在古代,皇帝站在权力的顶端,拥有这至高无上的权力,他受万人朝拜,衣食住行都有专人伺候。以至于如今提起“皇帝”一词,很多人仍会展露出羡慕的眼神。
中国悠悠五千年朝代史,共诞生八十三个王朝,五百五十九位帝王(包括皇帝与地区国王),其中“帝”为397人,“王”为162人。那么,在这些帝王之中,寿命跨度能有多大呢?由于先秦时期的计年方式未能达成统一,容易出现错乱,暂时将这一时期的帝王排除。
仅从秦汉时期到清朝末期,寿命最长的皇帝为乾隆,享年八十九岁;寿命最短的是东汉殇帝刘隆,年仅两岁。历史上能够确认出生年月的帝王有209人,他们的平均寿命均达到39.2岁,这也就是说,古代皇帝很难活过40岁这个坎儿。网上普遍流传:古人平均寿命为35岁的传言,如果,按照这个标准,皇帝的寿命还是要高于普通百姓。其实,关于古人平均寿命35岁的说法,还是不够准确。
确切的说,古人与现今人们计算平均寿命的方法不同。古时候,许多因多种因素死亡的百姓,也会被计算入平均寿命,势必会拉低古人的平均寿命值。古代多乱世,国家常年征战杀伐,对抗外敌、平息内乱,造成大量人口折损,由此,使得平均寿命过低。
如果排除战乱死亡人口,古人的平均寿命可以达到57岁,这样算来,古时百姓还是挺长寿的,与之相比,皇帝平均39.2的寿命,则显得刺目了许多。按理说,皇帝作为一国天子,富贵、权力享之不尽,那么,为何会如此短命呢?
主要有这五大原因:
非正常死亡——所谓非正常死亡,自然首先要脱离“生老病死”中的“老病”,跳出了这个生命循环,出现死亡,便就是非正常死亡。古时谁能拥有皇位,便等于拥有天下,在巨大吸引下,难免会有野心之辈以身犯险,夺取皇位,这种事情在南北朝时期最为常见。
中国古代死于自杀或他杀的皇帝,高达272人,占所有帝王人数的43%,比例接近一半,可见,皇帝并不好当,有时候压不住各方势力,随时都有被取代的可能。
紧张情绪——通过第一条便可知晓,通常有忧患意识的皇帝,身坐高位必然没有那么轻松。他不仅要提防国内权臣势力,更要担心外部蛮族入侵,有时候还要防止手握兵权的大将造反,长期心力交瘁,必然会损害身体,耗损寿命。
繁重工作——历史上除了部分因昏庸无道灭国的帝王外,更多的帝王则是倒在了繁重朝政上。尤其是一些开国君主,建立新的江山后,国家百废待兴,自然要勤于政事,改革民生。这些在我们外人看来,不过是轻描淡写,几笔带过,可是,若是在一位帝王身上,他需要用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心力,去治理国家,方才能换来天下安定。
身为一国之主,承受的压力与挑战是寻常人难以体会的,但凡历史上能够留下功绩的帝王,都有着自己勤奋一面。比如:秦始皇就有个习惯,每天必须看完120斤的竹简;朱元璋每天早起处理政事,一直到晚上才休息;雍正勤政在历史上极为出名,不出门游猎、不贪恋酒色,勤于朝政,在他的治理下,清朝的强盛才得以延续到乾隆时代。
然而,后世子孙由于出生在优越环境,没有接触过社会和权利圈的残酷,从生下来就养尊处优,除了康熙等那样的少年英才,大多数都是享乐或者理想主义,要么就是因为权臣本身的钳制,比如:嘉庆啊光绪之类的,虽然不能叫没有才能,但是,没有魄力和实力打破掌握实权的人的格局,所以,他们多数则会自暴自弃安于享乐了。
精气损耗——皇帝之所以令人羡慕,除了至高无上的权利,当然还有后宫三千佳丽。妃子众多,也是造成皇帝短命的一个原因。任何事情达到极值,都会适得其反,房事亦如此。皇帝虽为天子,但终归是凡身肉胎,在诸多丽人面前,自然难以把控。若长期沉浸其中,轻则耗神伤身,重则灭国丢命。历史上因贪恋女色而被灭国的皇帝,不在少数。
作为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只能算作标配,除了皇室成员外,皇宫中的所有女子都属于皇帝一人。能被选进宫内当妃子的,姿色定然是极其出众,陪伴在皇帝身边的女人,更是万中无一的美人。试想一下,倘若是你每天置身于百花簇拥之中,能够做到心静如水吗?恐怕是个正常男人都达不到这种境界吧,皇帝也是人,他同样如此。
古代皇室还有一个不成文的习惯,那便是多生皇子,这点无论是皇帝还是妃子,都是意见极为一致的。毕竟家大业大,皇帝要管理那么大的国家,日后必然需要众多皇子辅佐,及早的开枝散叶,有利用江山稳固,自家人越多,皇帝越心安。在种种因素下,皇帝沉浸纵欲也就可以理解。
不过,这样的危害很大,长期下去,身体调理的再好,也抵不过一次消耗,久而久之,身体愈加虚弱,带来的后果便是精气大量损耗,影响寿命。
遗传因素——清朝皇帝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正是遗传因素与政治压力最终导致光绪患有滑精、痨症等多种疾病。
开国皇帝皇太极,享年51岁,他11个儿子中长到16虚岁以上的成人共7位,4个早夭;14个女儿中13位长到16岁以上,只有1位15岁死去,子女早夭的比例为20%。第二位皇帝顺治帝,患天花而死,终年23岁,共8个儿子、6个女儿,子女早夭比例为43%。第三位皇帝康熙帝,享年68周岁,共生了35个儿子、20个女儿,子女早夭的比例为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