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袭白虎团是志愿军第68军203师侦察兵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经典一战,而在这之前,南朝鲜军早领教了该师侦察兵的厉害。
在“夏秋季攻势”被中朝两国军队粉碎后,“联合国军”尽管被迫回到谈判桌前,但仍未停止敌对行为,持续向敌我两军阵地中间地带派出大量侦察队刺探情报、袭扰我阵地,企图挤占压缩我一线部队阵地。针对这一情况,1951年12月起,志愿军积极开展小部队战斗行动,加强巩固己方阵地,杀伤敌零散人员,伺机夺占敌孤立突出阵地,积小胜为大胜,春夏巩固阵地作战拉开帷幕。
“三八线”附近的949.2高地为北汉江东岸的第一高峰,由南朝鲜军控制,可俯瞰控守周围各高地要点。该高地向北延伸有一无名高地,由志愿军控制。为夺回无名高地,南朝鲜军一方面在949.2高地加紧进行作战准备,另一方面派出大量侦察队刺探情报,还企图俘获我方人员。为此,203师首长决定捕捉南朝鲜军俘虏获取情报,同时狠狠打击敌嚣张气焰。
领受任务的师侦察队副排长石金奎等人连续几日于夜间自无名高地出发,沿谷底渗透至949.2高地北坡密林进行抵近侦察,基本摸清当面南朝鲜军的情况。南朝鲜军每日白天通常会从949.2高地派1个班兵力,沿东北侧山谷至谷口活动,14时左右返回高地,有时夜间也会进行不规律活动。949.2高地东侧的883.7高地也会派出侦察队,但活动时间不固定。
摸清敌活动规律后,行动方案很快确定下来:以师侦察队1班为主编成12人的伏击队,由石金奎担任队长,下设捕俘组、截击组和支援组,携带冲锋枪、手榴弹、伪装衣和防冻药膏等,在白天于敌阵前伏击捕俘,伏击队能够得到我方火炮和机枪的支援。
1952年3月11日,伏击队借夜色掩护渗透至伏击区。天色渐亮,敌人终于出现并缓慢向我伏击区靠近。就在千钧一发之际,截击组的一名战士由于过于紧张,突然喊出声,敌受惊后迅速逃离,捕俘行动失败。
撤回阵地后,伏击队总结经验教训,调整状态,等待下一次出击。经进一步侦察,我军发现敌虽有所警觉,但依旧向山谷派出侦察队,活动规律没有太大变化,伏击捕俘的可能性仍然存在。石金奎带领队员反复研究,充分预想可能情况,细化行动方案,明确任务分工,还同负责支援的炮兵部队指挥员进行现地协同训练。
13日21时,伏击队再次出发,于23时左右进入敌我中间地带。14日2时10分,伏击队全部进入预定伏击区,各组进入预定位置:捕俘组4人隐蔽在敌必经道路一旁,有积雪和密林掩护,任务是迅速捕捉进入我伏击区的敌人,并在其他组支援掩护下押送俘虏撤离;支援组3人位于捕俘组侧后,任务是保护伏击队侧翼安全和撤离时的安全,必要时,也可在指挥员命令下参与捕俘;截击组5人位于捕俘组右前方,该地地势较高且地形复杂,有厚草但无积雪,任务是在行动发起后,拦截敌后续来敌,阻击敌逃跑,保障捕俘组行动。若敌改变路线走向截击组,则截击组和捕俘组任务互换,支援组任务不变,石金奎随捕俘组行动,伏击队和阵地支援部队的准备工作于拂晓前完成。
然而,一直到上午10时都没有敌人出现。石金奎召集各组长研究对策,众人分析后认为,很可能是敌侦察队换班,出现12时才能到达伏击区的小概率事件。石金奎下达命令,无论敌侦察分队出现与否,全队继续潜伏至天黑,若天黑后敌还未出现,则渗透至敌前沿阵地捕捉俘虏。
11时左右,截击组负责观察的老侦察兵张富德看到敌踪影,迅速向全队发出信号。敌侦察队共9人,缓慢向截击组的位置移动。
12时20分,敌侦察队第一名队员距张富德潜伏位置不到1米,张富德一个短点射将其击毙。与此同时,组长刘风与其余组员一跃而起,击毙后面4名敌人。面对突如其来的袭击和黑洞洞的枪口,剩下的4名敌人惊慌失措,跪地举枪投降。刘风命令张富德带领两名侦察兵押带4名俘虏迅速后撤,自己和另外1名侦察兵断后掩护。当截击组到达山脚下时,捕俘组前来接应,石金奎命令截击组迅速押带俘虏后撤,捕俘组密切关注883.7高地敌之动向,掩护截击组撤退,支援组按计划负责全队后方安全。
伏击队行动迅速,从枪响到后撤用时不到1分钟,南朝鲜军阵地听到枪响,因情况不明,不敢妄动。我伏击队就这样当着敌人的面在大白天抓走了俘虏。待敌人反应过来炮击伏击区时,我伏击队早已平安返回无名高地。此战,我伏击队创造了在白昼于敌阵前捕俘的典范,毙敌5人,俘虏4人,获取的情报有力支撑了我军后续行动,而我伏击队仅消耗110发子弹,自身无一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