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滇池南面不远有个云南第三大湖,名抚仙湖,因离澄江县近,又叫澄江海。抚仙湖的西南面山间有条长一公里多的海门河,隔山与江川县的星云湖相通。星云湖水面比抚仙湖高三米,湖水通过海门河流入抚仙湖。抚仙湖盛产抗浪鱼,星云湖独多大头鱼。有趣的是,抗浪鱼从不南去星云湖,最多游到海门河中部就戛然返回。而星云湖的鱼王一大头鱼也仅游到此,好像那里是国界线,谁也不能逾越一步似的,因此海门河又有隔河之称。在隔河中段有一堵伸到水面的赭色石壁,石壁上自古就刻有“界鱼石”三字,旁边还镌刻一首诗:“星云日向抚仙流,独禁鱼虾不共游;岂是长江限天堑,居然尺水割鸿沟。”
为什么这两种鱼像订有互不侵犯条约似的呢?经过勘测调查,发现原来两湖的自然环境大不相同。抚仙湖平均水深八十七米,最大水深一百五十一米,是云贵高原最深的湖泊,也是我国仅次于长白山天池的第二大深湖。周围群山环抱,湖底起伏不平,到处是岩石暗礁。湖区常刮大风,水深浪大,所以湖中各种水草,浮游动物以及底栖生物如螺蠣、蚌、虾等很少,湖水极清,是个“缺吃少穿”的贫营养性湖泊。就在这种恶劣条件下,衍化出与之环境相适应的抗浪鱼。它体细如银梭,行动敏捷,常把鱼卵产在岩壁和石缝间。鱼卵又是半粘性的,可以牢固地附在石壁上,任凭风浪狂起,也照常可以孵化。
星云湖则恰恰相反,是个浅水湖泊,平均水深九米,最大水深十二米。周围多农田,湖底平缓多泥,有机物质淤积较厚.湖内水草繁茂,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也较丰富,属于营养性湖泊。在这种优越的环境下,生成了头大油多、“养尊处优”的大头鱼.大头鱼的鱼卵是粘性的,易附着水草上,适于在水温高、鱼饵丰富的湖水中生长,对水深浪大、水草稀少的抚仙湊湖当然敬而远之,而抗浪鱼也不喜欢水浅浪平,泥草混浊的星云湖。这也许就是两种鱼“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