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一句莫须有,岳飞就惨死在秦桧谗言下!功高震主的韩信到底有没有谋反?古往今来,许多人认为韩信并未谋反,这是刘邦、吕后制造的一大冤案,是谋杀。那么,韩信是谋反还是被谋杀?又是如何被谋杀的呢?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位旷世名将,最终因“谋反”之罪横遭杀戮,死非其所,实堪哀伤。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瞻仰韩信庙时的感慨:“将略兵机命世雄,仓皇钟室叹良弓!”
韩信到底有没有谋反
在楚汉相争的历史大决战中,韩信叱咤风云、纵横捭阖,谱就了辉煌的历史篇章。然而,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位旷世名将,最终因“谋反”之罪横遭杀戮,死非其所,实堪哀伤。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瞻仰韩信庙时的感慨:“将略兵机命世雄,仓皇钟室叹良弓!”
古往今来,许多人认为韩信并未谋反,这是刘邦、吕后制造的一大冤案,是谋杀。那么,韩信是谋反还是被谋杀?又是如何被谋杀的呢?
社会经验等于零
韩信是西汉开国功臣,其军事才能在太史公如椽巨笔的描述下,早已为世人熟知。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军事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军事家。他出神入化的军事指挥艺术,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军事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为营”“拔帜易帜”“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等。而他指挥的陈仓之战、安邑之战、井陉之战、潍水之战、垓下之战等一系列重大战役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作为统帅,他自出山起,“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见《史记》),天下莫敢与之争锋,其卓著战绩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观。
然而,韩信虽然是个军事天才,但他在政治斗争上几乎等同于白痴。
韩信早早丧了双亲,家道贫寒,因生计无着,常食不果腹。曾“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就是去蹭饭,甚至蹭到一位以洗衣服为生的老妇人漂母那里。结果亭长家讨厌他,每次都故意提前吃饭时间,让韩信扑个空。漂母起初一直给他饭吃,最终也忍不住批评他无所作为。
他还时常遭到同乡地痞流氓的欺辱。韩信之所以总被流氓欺负,虽与他孤苦无依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他太特立独行了。韩信从小熟读兵书,学成后总觉得自己是大将之才,常常挎着把剑四处招摇。这种特立独行的装扮难免会让那群流氓产生好奇,不免想试试他是否与他的那副很酷的装扮相符。韩信兵书读得多,体力难免不及乡民,更流行的说法是,韩信不屑于与宵小之辈争斗而误了大志,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韩信钻了一个流氓的裤裆,后人称之为“胯下之辱”。
项羽与刘邦纷纷揭竿而起反秦后,韩信先是投奔了项羽,项羽并没有认识到这是一个军事天才,只让他当了一个小小的粮库站长。韩信当然认为自己的才能不至于干这个,于是又跑去了刘邦那里。结果,刘邦也没有看上他。倒是刘邦手下的萧何发现此人是个天才,多次向刘邦举荐,刘邦勉强给了他个小官做。
楚汉战争前期,刘邦总是失败,汉军中的许多人不看好他,都逃跑了。韩信也逃跑了,却被萧何追了回来。“萧何月下追韩信”讲的就是这段。刘邦在萧何的建议下任韩信为将,韩信正式登上了楚汉战争的舞台。
韩信被起用后,其展现的军事才华令人瞠目结舌。刘邦对韩信生出相见恨晚之意,对他言听计用。因此,韩信对刘邦感恩戴德、忠心耿耿,在刘邦为其提供的宏大舞台上运筹帷幄,自由驰骋,恣意挥洒其军事才情。
在刘邦与项羽两军对垒的严峻关头,韩信握有可与刘邦、项羽三足鼎立的实力。所以,项羽派武涉游说韩信反汉,与楚连和,三分天下。韩信不为所动,他在拒绝武涉时,说出了肺腑之言:“想当年,我投奔项王帐下时,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守卫)。项王对我言不听,计不用,因此我才弃楚而投奔汉王刘邦。汉王对我十分器重,授我上将军印,交给我数万兵将,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我,把自己的食物给我吃,对我言听计用,我才有如今的成就。他对我如此信任,如果我背叛他会招来报应的。所以,你也别劝了,就算我死了也不会背叛汉王!”
当时齐国有一个著名的辩士蒯通,也来游说韩信。他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分析利害关系,两次奉劝韩信反叛,并向他指出继续听命于刘邦的危险性,“韩信犹豫不忍背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遂谢蒯通”。意思是说韩信有些心动,但仍然不忍心背叛刘邦,又认为自己劳苦功高,刘邦不可能对他怎么样,所以最终还是拒绝了蒯通的劝说。
当年楚汉相争,相持不下时,双方胜负的天平完全取决于韩信这颗砝码。项羽派使臣前去劝说韩信自立为王,同楚汉三分天下,结果遭到韩信的严词拒绝。随后,齐国辨士蒯通用大量的历史事实来游说韩信,劝他不要重蹈“敌国破,良臣亡”的历史悲剧。第二次蒯通又以‘功高震主者危’的厉害关系来劝说韩信当机立断,自立为王。韩信却以刘邦有恩于己,不能背信弃义为理由,断然拒绝了蒯通的建议。从这二件事上可以看出,韩信可谓是革命立场坚定,视名利如粪土。韩信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天才型军事家,他手握几十万大军时不反,现在却想靠区区囚徒奴隶之类的乌合之众去造反,除非他发了神经。韩信拖着带病之躯自动走进皇宫,这已经明白无误地说明了一切。刘邦知道韩信被杀后的态度是:“且喜且怜之”。喜悦是发自内心抑制不住的真情实感,怜惜是必须要做给其他将领看的即兴表演。
韩信被诛杀后,刘邦立刻把刀锋指向了梁王彭越。彭越是另一位战功赫赫的大将,刘邦率军征讨陈豨,征调彭越的兵马,彭越自称有病,指派其他将领前去。刘邦发怒,派人责备彭越,彭越害怕想亲自去谢罪,他有个部下劝他莫去,不如趁机造反。彭越坚决不答应。彭越恼怒他的太仆,想逮捕他,这个太仆就告发彭越想谋反,刘邦立刻派遣使者抓住了毫无防备的彭越。大约是诸侯都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也可能此时刘邦只想夺取他的兵权,暂时不想要他的小命,就赦免了他的死罪,把他降为平民,流放到偏远的蜀地。活该彭越倒霉,他走到半路上遇到吕后,彭越傻乎乎的把这个狠毒的女煞星当成了仁慈的女菩萨,他向吕后哭诉了自己的冤屈,吕后假装同情,把他带回洛阳,征得刘邦同意后,吕后就指令彭越家臣告发彭越再次谋反,刘邦立即下令诛杀彭越,夷灭三族,并把彭越剁成肉酱,分给各路诸侯吃,借此恐吓那些有野心的将领。对照一下韩彭二件谋反案,我们就可惊讶的发现,二案竟是如此惊人的相似!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浇铸出来的。唯一不同的是,司马迁公开指明是吕后指使彭越家臣上书告发的,这是不是司马迁在暗示后人,吕后这不过是在复制几个月前的韩信谋反案罢了。吕后能在彭案中公开炮制冤假错案,那么,韩信谋反案中又能有多少真实成分呢?
二千多年来,对韩信谋反案的质疑声从未间断,一代叱咤风云的将星落到如此悲惨的下场,令后人嘘唏不已。人在做,天在看,想不到权势熏天的吕后,最终也落到了同样的灭族下场。刘邦杀韩信诛彭越激反了另一员猛将黥布,刘邦在征讨黥布的作战中,中流矢而亡,提前去向阎王那里报道了。杀人者人杀之,灭人族者人灭之。人一旦狂妄到无法无天,不怕天谴之时,那么,最严酷的惩罚就开始悄悄的降临了。天不藏奸,实是一句警世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