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城固战斗之前,也就是王新亭上任三八六旅政治委员后的1938年二三月间,王新亭和陈赓率部先后进行了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伏击战,取得了三战三捷的重大胜利。香城固战斗中,日军的坦克写上了“专打三八六旅”的标语。这样的标语,至少清楚地表明,在抗日战争中,三八六旅是日军眼中的劲旅,必欲除之而后快。而三八六旅是由政委王新亭和旅长陈赓指挥的。事后,王新亭说:“这条标语是对我们的高级评语!”
八路军三八六旅 资料图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叶青松,原题:王新亭:“专打三八六旅”的标语是一句高级评语,节选
香城固战斗中,日军的坦克写上了“专打三八六旅”的标语。这样的标语,至少清楚地表明,在抗日战争中,三八六旅是日军眼中的劲旅,必欲除之而后快。而三八六旅是由政委王新亭和旅长陈赓指挥的。事后,王新亭说:“这条标语是对我们的高级评语!”
那么,是在什么情况下,让日军如此憎恨三八六旅的呢?
香城固战斗之前,也就是王新亭上任三八六旅政治委员后的1938年二三月间,王新亭和陈赓率部先后进行了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伏击战,取得了三战三捷的重大胜利。神头岭一仗,只用了两个小时,就消灭了日军一○八师团1500多人,缴获长短枪550多支,骡马600多匹。这三战三捷在抗日战争史上颇有影响,不仅沉重地打击了日军在河北、山西的嚣张气焰,牵制了日军的行动,而且锻炼和壮大了抗日队伍,改善了武器装备。一时间,八路军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迅速提高,人民群众的抗日情绪也随之高涨,抗日烽火燃遍太行山区。
为了进一步打击日军,扩大根据地范围,1938年8月,王新亭率三八六旅新一团、青年纵队、六八九团、六八八团向漳河以南挺进打击日军。从8月至11月,王新亭率部在临漳、安阳、内黄连续攻克回隆、楚旺等重镇,消灭日军4000多人。1938年12月,王新亭与陈赓再次汇合,率三八六旅全部兵力,第二次挺进冀南平原,给日军予以沉重打击。由此,引发了日军在坦克上打出标语:“专打三八六旅”。1939年1月17日,王新亭率新一团在安儿寨消灭日军150多人,击毁日军4辆军车。之后,王新亭和陈赓立即研究在香城固打一次诱伏战。王新亭说:“老陈哪!根据我们在冀南平原反‘扫荡’的经验,每一次袭击日军之后,日军就派出部队实施追击。我们利用日军这一报复心理,在香城固打一次诱伏战,诱敌就范。”
陈赓说:“政委说得好。咱们还有一句经常说的老话:‘人是活的,想吃肉,还怕找不到一个杀猪的地方吗?’我看政委说的这个香城固是有利于我设伏的理想地形。”
三八六旅在日军打出“专打三八六旅”的标语时,选择在香城固打击日军。在具体研究会议上,三八六旅参谋长周希汉说:“香城固西北是一个带形沙河故道,四周长满了红柳和野枣树,地势十分倾斜,形成一块洼地,西边靠近张家庄,那边是一道由西南伸向东北的大沙岗,长有二里半路。东北方向三里处是庄头村,与张家庄正好遥遥相对,这块洼地是个天然的诱伏敌人的‘好口袋’阵地。”
副旅长许世友更是点头说:“真是好地方。”
陈赓也连声说好,同时说:“从威县县城的地理位置和对地形的侦察来看,威县县城的敌人恰好可以作为我们诱伏的对象。”
王新亭说:“很好。从威县县城到香城固的距离大约有30里,只要我们部队隐蔽得好,封锁消息做得好,敌人是不容易察觉的。”王新亭还建议道:“现在就把设伏阵地和诱击对象定下来!”
陈赓说:“对。夜长梦多。政委的意见很好。现在就可以定下这个设伏点和诱敌对象!”
根据会议最后确定,许世友立即带领各团领导靠前仔细察看地形,对阵地进行熟悉布置。
经过一番周密的组织,2月7日至9日连续三天,王新亭和陈赓派出小部队夜袭威县的日军第十师团第四十联队,引诱其出笼。
2月10日,日军四十联队一个加强中队果真出动。当天下午4时许,日军的坦克和汽车陆续进入伏击圈,坦克上的标语在三八六旅指战员们眼前清晰可辨。三八六旅一营营长下令开火,当即击毁了头一辆汽车,击毙了日军的翻译官,击伤了中队长安田。
日军遭到当头一棒,顿时乱了阵脚。受了伤的安田中队长知道中埋伏上当了,立即命令后撤。然而,为时已晚,经过8小时激烈战斗,日军一个中队的兵力全部被歼灭。
香城固战斗的胜利,给日军再次造成沉重打击,振奋了根据地人民的斗志,这对巩固冀南平原抗日根据地,坚持平原游击战起到了重要作用。
1939年3月,三八六旅总结了香城固诱伏战后,陈赓率三八六旅主力回太行山区作战,王新亭和许世友率由三八六旅新一团和补充团各一个连的兵力,继续留在冀南平原作战。直至1939年底,王新亭奉命返回太行山。
1940年4月,三八六旅和山西的决死一纵在岳北庶纪会师,史称“岳北会师”。会师后,部队进行了整编,成立了太岳军区,军区下辖三八六旅和决死一纵。陈赓任军区司令员兼三八六旅旅长,王新亭任军区政委兼三八六旅政委,周希汉任三八六旅参谋长,辖七七二团、十六团、十七团、十八团。决死一纵司令员、政委由薄一波担任,副司令员是牛佩琮,参谋长是颜天明,辖二十五团、三十八团、四十二团、五十七团、五十九团。从此,王新亭和陈赓一起率部,在晋西北、同蒲铁路前沿打击日军,直至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