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探索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伍子胥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世人提到伍子胥,都不由得肃然起敬,满门忠烈。
父兄伍奢、伍尚侍王至诚,从容赴死;二子伍员,自从加入吴王阵营,勤恳勉励,最终苦谏未果,身死魂灭。
笔者想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世间之事多逃不过因果,有些事情做得多了,自然下场就很惨,这和个人的性格,也是有着莫大的关联。
今天笔者就大致和朋友们捋一下,伍子胥在逃亡过程中,因其而死的人。
第一位,不会是别人,一定是亲人。
这时的伍子胥,父兄皆亡,因此只能是他的妻子贾氏。为了不让伍子胥分心他顾,贾氏悬梁自缢。
站在妻子的角度,为了丈夫的安危前途,可以自缢而亡,笔者由衷倾佩。但是笔者不认同这样的做法,逝者已逝,自然要以活着的人 为主。
可以说伍子胥的做法,暴烈刚毅之余,有着一股楚人的血性。就当时的环境而言,他的做法无从指摘,甚至是比较正统的,大丈夫的做法。
第二位,渡江义士,渔丈人。
伍子胥因为太子建与晋国合谋,欲要夺取郑国,导致太子建被杀,自己也要匆匆而逃。此时最要紧之事,就是甩脱后面郑国追兵。
当面对浩渺江水时,伍子胥又遇到了路上的热心肠渡江义士。
这是一位颇有见地的隐士,在此地打渔为生不过图一个逍遥快活。伍子胥的出现,另这位渔翁的隐居生活戛然而止。
说实话,对于两人的举动,笔者很是费解。
一个隐士碰巧遇上逃难的人,还是被官府缉拿的人,不明真相就贸然相助。这未免也太古道热肠了吧?
这还不算,等他帮完人,这位渔丈人面对伍子胥的怀疑,竟然以死自明心迹,委实有点虎。
接着,我们的大牛伍子胥也是一位狠人,对别人都是够狠的。直接一言就逼死了渡他过江的义士,他们一家的私仇,又令一位无辜的百姓丧命。
第三位,穷途乞活,浣纱女赠餐溺亡。
到了吴地,我们死神伍子胥大人,依旧不消停。明明已经远离楚国了,追兵入吴的可能小之又小,依旧是逼死了当地的浣纱女。
说实话,这厮说起来真的可恶。
腹中饥饿,大丈夫何以不能求活,非要逼一名女子赠餐。
笔者认为当时吴地的习俗,妇人未出阁,男子是要避嫌,否则贞洁就毁了。
伍子胥在明知道此事的情况下,仍然勉强妇人赠食给他。难道一家之私,就能毁了另一家?
可以说,这也是道德沦丧后,以个人小义为大义的吊诡年代。
第四位,孝子专诸,家庭和睦,却以刺客侍王。
伍子胥逃到吴地,是不是就告一段落了?
并不是,之前在郑国不也是惹下滔天大祸,最后只能狼狈而逃。
因此,真正结束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是在专诸刺王僚,吴王阖闾登基后,伍子胥以心腹的身份才得以上位。
正是为报私仇,伍子胥先是交好专诸,又暗中结交公子光,也就是之后的吴王阖闾,暗中策划行刺。
结局很理想,你好我好大家好,专诸呢?
其情可悯,真勇士也。
笔者觉得,专诸真的是被伍子胥给坑了。家中三代同堂,邻里和睦,有酒有肉,日子过得岂不舒坦?
就是伍子胥一句推荐,最终备受公子光礼遇的专诸,只能含泪告别母亲,专心行刺王之事。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刺王之事本就是君王大忌。无论成功与否,都没有生路,只要是君王,这种人都是隐患。
死了,反而念及功劳,吴王阖闾给足了殊荣。
经过上面的四人遭遇,大家还觉得伍子胥为人不错嘛?伍子胥充其量只能算是人君御下忠臣,为人却是不怎么样,更兼心性狠辣。
相比之下,为了社稷安定,从容赴死的父兄,笔者才是发自内的由衷钦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