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七岁能辞章 天才神童李贺|野史秘闻

2016年10月7日20:07:56野史秘闻120阅读模式

李贺七岁能辞章

李贺是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世称之为“诗鬼”,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和“诗佛”王维齐名。他在诗歌方面的出色造诣,与他团体的天赋有关,可见《新唐书》对他的描写。

李贺七岁能辞章 天才神童李贺|野史秘闻

李贺画像

李贺在诗歌范畴可谓天赋神童,最直接的描绘是“七岁能辞章”。他的诗才曾经开端传达,事先著名的大文豪韩愈和皇甫湜听说后并不置信,于是两人就联袂前去一探求竟。他们见到李贺后,就出题让他写诗,李贺不慌不忙拿起笔就写了一首,就是后世极为知名的《高轩过》。

这首诗共十四句,可分为三个局部。前六句为第一局部,描写了两位大人来时的穿着、马匹、神态等,旨在阐明他们的气度。李贺上去迎接,发现是皇甫湜和韩愈,就盛赞两位,一个是“东京佳人”,一个是“文章巨公”。两头四句为第二局部,还是夸奖两位大人,说他们才气和学问渊博,笔下的文章甚至可以补偿上天造化的缺乏。后四句为第三局部,写的是本人,说本人是“庞眉书客”,是穷困得志的但也襟怀大志颇有志向,所以希望两位大人可以提携和协助。

作为一首应付诗,李贺的这首《高轩过》是十分成功的,他也因而失掉了韩愈两人的重视,之后屡次对他伸出援手。不当时来也有人对这首诗的发明工夫提出质疑,如今普通判定,它不是李贺七岁所写,而是他二十岁所作。

李贺简介

李贺(公元790年-817年),字长吉,唐朝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祖籍陇西,生于河南福昌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三乡),因而得一称号李昌谷。

李贺七岁能辞章 天才神童李贺|野史秘闻

李贺画像

李贺是唐朝宗室的后嗣,不过早已落魄,所以从小家境清贫。但他的聪明却不被贫穷掩盖,七岁就会写诗,被以为是神童。长大后又非常刻苦,每日骑驴出门,想到好的诗句就写上去扔进本人背的锦囊里,“呕心沥血”的典故就来源于他,由此虽然年老在事先颇有诗名,深受韩愈等文学大家的信欣赏。

李贺终身积极出世,惋惜不断仕途不顺。先是为父亲服丧而晚参与科举三年,之后又被人妒忌,因父亲名字里的“晋”与进士科的“进”犯忌讳又不能参与。后来虽然经人引荐靠父荫得了一从九品的小官,可是升迁有望。李贺辗转多地以求出路,甚至当过三年幕僚,可最初也还是功名未成,悲愤抑郁之中患上重病,年仅27岁就早夭了。

官场不得已,却不减李贺在诗歌上的成就,他被后世称为“诗鬼”,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人齐名。李贺的诗歌以诡异见长,内容上以书抒发本身脱颖而出的愤懑之情为主,此外也有许多借古讽今的诗,批判唐朝事先的贪官污吏,同情百姓的疾苦。他经常使用中国陈旧的神仙鬼怪的神话传说,王母、嫦娥、月宫等都时有在诗中呈现,极具豪放的想象力。

李贺南园十三首

《南园十三首》是李贺创作的组诗之一,从诗名就可知有13首,其中12首为七言绝句,一首是五言律诗。诗中有不少对田园风景的描写,应该是李贺住在家乡时所写,看似闲适享用的生活,其实他多由此感伤。

李贺七岁能辞章 天才神童李贺|野史秘闻

《南园十三首 其五》

比方,其中的第五首。前两句是李贺最为知名的诗句之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这里的“吴钩”是一品种似弯刀的武器,虽是问句,但答案自明,两句表达的是解甲归田、建功立业的志向。十四个字可谓一气呵成,与诗人的激昂气愤的感情非常契合。从诗句看,很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壮志豪情,但其实联络理想中的李贺,他这么说只是书生意气而已,他连报国的时机都没有,这样的志向愈加远非随便可成。

后两句“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凌烟阁是唐太宗为留念罪人所建。诗人这两句是在说凌烟阁里那些封万户侯的罪人,有哪一个是书生,各个都是带军打仗的。这两句也是问句,但不像前者那样豪情壮志,反而变得有些哀怨,脱颖而出的愤懑越发的分明。

再比方第六首,“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诗人写道本人在家刻苦读书,辽东一带却还战乱连连,以为读书毫无用途。这首比起第五首,异样是写身为文人的本人脱颖而出之情,但心情上愈加深沉苍凉,甚至给人是在发怨言的觉得。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加州2岁女神童IQ高达146 倒背化学元素周期表 震惊趣事

加州2岁女神童IQ高达146 倒背化学元素周期表

美国加州2岁女童奎斯特以146分的高智商,成为门萨俱乐部最年轻的成员,她大概1岁半的时候就能记得所有英文字母,2岁就能背元素周期表。不过这也代表着没有任何一家幼稚园能满足奎斯特的需求,因此她的母亲觉得...
李东阳:与皇上“作对”的四岁小神童 野史秘闻

李东阳:与皇上“作对”的四岁小神童

李东阳四岁时被举荐为神童,父亲带他觐见景泰帝,李东阳因人小脚短,跨不过门槛。景泰帝见此情景,便脱口出了上联:“神童脚短。”东阳应声对下联:“天子门高”。景泰帝高兴地将他抱坐膝盖上,见其父亲还站立在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