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网11月21日报道 英媒称,今年,多场大地震造成了巨大损失,并导致了重大人员伤亡。
据英国《明星日报》网站11月19日报道,上周,中东地区伊朗-伊拉克边境处发生7.3级地震,540人丧生。
9月,墨西哥中部发生7.1级地震,370人死亡。
仅一周前,该国恰帕斯地区曾发生一场8.2级大地震。
但专家警告,地震活动表明,在今后10至15年内,地震可能增加。
专家丽贝卡·贝内迪克特对《观察家报》记者说:“地球自转与地震活动之间的联系很强,这表明,明年强震数量将增加。”
报道称,她与罗杰·比勒姆合作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在美国地质学会年会上介绍了研究成果。二人研究的是1900年至今所有里氏7级以上地震。
他们发现,在地球自转放慢后,会出现强震期。
比勒姆说:“在这些时期,每年发生25到30场强震。”
他说:“在其他时期,平均数字是每年大约15场大地震。”
报道称,二人发现,地球自转目前已开始进入“缓慢”期,表明将发生更多地震。
比勒姆还说:“明年,我们应该会看到强震数量大大增加。”
他说:“今年,我们挺走运的。迄今为止,仅发生6次强震。2018年开始,可能每年会有20场强震。”(编译/裘芳)
【延伸阅读】西媒:意大利科学家开发出新模型 可更准确预测地震
探索网9月15日报道 外媒称,美国《科学进展》杂志13日刊登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的地震预测模型。
据埃菲社华盛顿9月13日报道,意大利国家地球物理和火山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报告中指出,这个模型可以帮助制订更好的计划,在世界范围内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领导研究工作的科学家沃纳·马尔佐基对记者解释说:“精准的预测是科学事业的本质所在,因此我们的模型可以作为一种参考,用来完善关于地震发生机制的科学知识。”
马尔佐基表示,这个模型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地震序列,“有很多地方都有可能受到地震影响,要列出一个完整的受影响名单很难。当然每个人都能以不同方式从这些预测信息中受益,然后作出自己的决定。不过只有当被确切告知存在危险时,才有可能有备无患”。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采取模型整合策略,考虑了由不同研究团队开发的三种不同模型,然后根据它们之前的预报表现综合分析预报结果。
研究人员利用最新的阿马特里切-诺尔恰地震序列(即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发生在意大利的一系列地震)来测试该模型,将真实信息与预测结果相比较。
研究人员表示,虽然测试结果显示,该模型能通过统计进行可靠预测,但这种方式仍属于新生事物。
(2017-09-15 12:41:28)
【延伸阅读】珠穆朗玛峰因地震变矮?印度决定重新测量!
自2015年尼泊尔强烈地震以来,有学者怀疑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因地质变化而“变矮”。为弄清真相,印度当局决定:对珠峰海拔进行重新测量!
印度报业托拉斯24日援引印度测绘部门官员斯瓦纳·苏巴·拉奥的话报道,印度当局决定派遣一支考察队前往邻国尼泊尔,对珠穆朗玛峰的海拔进行重新测量。预计这支考察队将在两个月后出发。
按照拉奥的说法,“距尼泊尔强震已过去两年时间,而学术界对珠峰是否变矮一直存在争论”。
2015年4月和5月,尼泊尔接连遭遇强烈地震,造成近9000人死亡。卫星拍摄的图像显示,受尼泊尔地震影响,珠峰很可能“变矮”,海拔不再达到8848米。至于珠峰具体“变矮”多少,一些学者推测在几毫米至2.54厘米之间不等。(杨舒怡)【新华社微特稿】
(2017-01-26 09:06:51)
【延伸阅读】日媒称地震预测研究获突破:有望提前20分钟预警
探索网10月2日报道外媒称,日本京都大学通信工学专业教授梅野健的科研团队在9月30日出版的美国专业杂志中发表研究成果称,已成功检测出东日本大地震及其前后里氏7.0级以上地震发生前的20分钟至1小时内,在高空300千米附近的电离层发生的电子数异常。
据共同社9月30日报道称,据称,目前用电脑分析耗费时间较长,但若能提高速度就有可能成功预测地震。
电离层是电子广泛分布的大气层,也会因火山活动及太阳耀斑等现象而受到影响。
电子数的测定需要使用现有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前都只使用一处GPS观测站的数据,而该小组调查了数十处观测站当时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里氏7.0级以上地震在发生前20分钟至1小时间电子数异常增加的现象。
根据迄今的研究已得知,发生里氏8.0级以上地震时电离层电子数会增加,但此前需要对地震发生前后进行对比。
用该小组的方法则不必去比较地震前后的数值,与平时数值的差别就能辨出异常,梅野表示“或许能运用到未来地震预警系统之中”。
(2016-10-02 10:30:26)
【延伸阅读】研究称满月新月或致大地震:主要与潮汐力量有关
探索网9月14日报道 西媒称,人们习惯把一切灾难和不幸归咎于满月,显然这是不科学的,但地质学家最近证明,满月和新月会增加大地震发生的可能性。
西班牙《国家报》网站9月12日报道,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专家井出哲及其地球科学系同事对最近20年发生的大地震(震级超过5.5级),包括2004年苏门答腊大地震、2010年智利大地震,以及2011年日本海啸发生之前两周的月相和相关潮汐力量进行研究。
他们发现,与月相有关的潮汐规模与大地震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关联,而震级低于5.5级的地震与潮汐之间则不存在这种关联性。这个研究成果刊登在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月刊上。他们发现上述三次大地震发生时,正是涨潮波浪最大之时,同时与小地震相比,大地震发生的比例随着潮汐力量的增加而增加。
理解这种现象需要研究月相几何形状的时间点。出现满月和新月的时候,太阳、地球和月亮几乎在一条线上。满月时,地球几乎在太阳和月亮的中间,因此我们看到月亮被太阳照耀的一半;而新月时,月亮几乎在太阳和地球的中间,因此我们看不到月亮被太阳照耀的一半。
在这里“几乎”是很重要的,因为当三个天体完全在一条线上时,我们看到的就是日食或月食。
月亮的两个极端阶段(满月和新月)是引起大潮的原因。因为太阳的引力加上月亮的引力会抬高海洋的水平面。满月时太阳和月亮从相反方向牵引潮水,新月时太阳和月亮从相同方向牵引潮水。但在这两种情况下,太阳和月亮的引力都是叠加起来而不是互相抵消,从而产生大潮。
因此,月相的极端阶段与大地震有关系并不奇怪。
日本科学家推测,当地表缺陷本身处于一种脆弱的平衡或者即将失衡状态时,就会受到潮汐力量的挤压,潮汐不仅对海水有影响,对地表断层也有影响,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潮汐力在满月和新月时达到最大值。
发生大地震的原因尚未被完全找到。得到最广泛接受的一种理论是,它是一种破裂现象,是地下的小裂缝逐渐变大的过程。
东京的地质学家推测,地震不是裂缝的初形成,而是变成大裂缝的过程,这个过程容易被潮汐力量诱发。这就解释了满月和新月只与大地震有关联而与小地震关系不大的原因。
无论如何,井出哲及其同事们认为,在地震带地区预测地震几率时,应把月相因素考虑在内。
(2016-09-14 11: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