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暑假,林迈可再次到晋察冀与白求恩相见。白求恩热烈地拥抱他,说现在我们不只是朋友,而且还是战友。
林迈可教授培养八路军无线电通讯人员
毛泽东的名篇《纪念白求恩》,使人们对白求恩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救死扶伤,以致牺牲了生命的伟大贡献早已熟知。但白求恩还有一大贡献却鲜为人知:他影响了他的英国朋友林迈可投入中国抗战。国家主席习近平 曾两次赞扬林迈可“积极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帮助中国改进无线电通讯设备,他还冒着生命危险,为中国军队运送药品、通讯器材等奇缺物资。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些为世界和平正义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们。”
在同来中国的船上结为朋友
1937年12月初,白求恩从加拿大温哥华乘船前往中国,为抗日军民提供医疗援助。在船上,他结识了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的迈克尔·林赛。林赛当时受北平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之聘,前往中国任该校经济学导师。尽管他俩国别不同,去中国的目的也不一样,但对世界和平的渴求,对被蹂躏民族的同情,使他们在漫长的旅途中结成了忘年之交。尤其是白求恩介绍的华北抗日根据地“神奇军队”——八路军和游击队的情况,更是引起了林赛的浓厚兴趣。两人在日本横滨分手时,约定在华北根据地再次相见。然后,白求恩辗转香港去了延安,林赛直接乘船在天津上岸,去了北平燕京大学。在燕大林赛接受了教授冰心的建议,起了个中文译名“林迈可”。
身在异国他乡,林迈可十分想念朋友白求恩。1938年暑假,他买了台德国产蔡司伊康相机,前往华北根据地。他先来到冀中,在任丘见到了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最让他高兴的是,打听到白求恩正在平汉铁路以西的晋察冀边区帮助八路军救治伤员。他急切要求跟白求恩相见。于是,吕正操派人护送他越过平汉铁路,抵达晋察冀根据地。
1938年8月,白求恩对能在船上约定的地方见到林迈可,感到十分高兴。林迈可跟着白求恩一起骑着骡子上了前线……用相机记录下了白求恩为前线伤兵做手术的一个场面,这是让中国人十分熟悉的一张经典照片。
白求恩带林迈可去见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聂荣臻专门同他们进行了友好的交谈,向林迈可介绍了晋察冀历次歼灭日军的战绩,也谈到物资缺乏问题。对此林迈可已亲眼目睹,并表示知道自己该做点什么了。
像白求恩那样投入中国抗战
回到北平后,林迈可像白求恩那样,投入到抗日的具体工作之中。驻北平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严密的物资封锁,药品等更是其严控的“违禁品”,一旦发现有人“违禁”,格杀勿论。林迈可利用欧美人士享有治外法权的特殊身份,为八路军批量购买药品。比如治疗疟疾的奎宁,药店是以克为单位出售的,而林迈可一次性可以购买几十斤。他经常利用周末时间,以旅游为名,骑着摩托车载着这些药品,一次次地通过日军哨卡,交给设在北平西郊的八路军地下联络站,再通过妙峰山交通线输送到晋察冀,转送到白求恩等医务人员的手中。林迈可在北平买药,白求恩在晋察冀用药,一条地下运输线像一条感情线串联着他们之间的友谊。
1939年暑假,林迈可再次到晋察冀与白求恩相见。白求恩热烈地拥抱他,说现在我们不只是朋友,而且还是战友。在回北平前,看着日渐消瘦的白求恩,林迈可掏出身上为数有限的美金塞给了他,邀约他到北平去休养些时日,并安排了去上海和香港的行程。白求恩答应等有空闲一定去,并托林迈可帮他修理一块手表。
林迈可万万没想到,他们的这次分别竟然是永诀。几个月后的1939年11月,白求恩在一次手术中手指不慎被割破而感染“破伤风”,转为败血症,因抢救无效而牺牲。白求恩在遗嘱中写道:“所有这些东西(指寄回加拿大、美国的部分遗物)都装在一个箱子里,用林赛先生送给我的那十八美金作寄费。”
闻知白求恩离世的噩耗,林迈可悲痛不已。为缅怀白求恩,林迈可要做的是继续像白求恩那样倾力帮助中国抗战。根据八路军的需求,林迈可采购了更多的药品、手术器械、通信器材、机油等紧缺物资,还联络好友、物理系英籍教授班威廉,用从国外购回零部件装配无线电收发报机,然后通过那条地下运输线输送到晋察冀。
到白求恩战斗过的地方去
1941年12月8日早上,林迈可收听到广播,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正式对日本宣战。他预感日本人很快会上门找麻烦,必须从燕京大学撤离。撤往何处?他脑子闪出的唯一念头:到白求恩战斗过的地方去。林迈可驾驶司徒雷登提供的汽车,带着妻子和好友班威廉夫妇驶出燕大东校门。不到10分钟,日本宪兵开进燕大,封锁校园,抓捕抗日师生。日本宪兵在林迈可住所搜出一台发报机,并野蛮地把室内家具砸烂。林迈可一行驾车到西山后,弃车步行,在游击队的护送下,抵达平西小峰口八路军挺进军司令部。
1942年春节后,林迈可一行到达晋察冀军区司令部。聂荣臻聘请林迈可任军区通信技术顾问。在白求恩战斗过的地方,林迈可他们工作了两年多时间,先后为晋察冀军区所属上百部无线电通信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升级改造,使无线电通信指挥系统始终保持在最佳运行状态。林迈可、班威廉受聘给晋察冀无线电高级研究班讲课,上完了大学相关专业的课程,为晋察冀培养了高层次通信专门人才,也为新中国储备了钟夫翔、王士光、江文、林爽、梁骥等一批通信、电子、导弹航天事业的领军人和领导者。
1944年5月,林迈可到达延安。毛泽东、周恩来在杨家岭会见他一家。朱德聘请他担任“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无线电通讯顾问”。林迈可设计建造了600瓦的大型发报机和定向天线,并准确地架设完成。8月8日,新华社英文部用这套设备首次对外广播。中共领导的军队在华北抗日的消息开始在美国、欧洲传播,地处与美国相反方向的印度加尔各答,也收到了延安的新闻。“延安声音”终于冲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直接传向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