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的生母
唐高宗李治的生母为唐太宗的正妻——文德皇后长孙氏。长孙皇后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德皇后,她本是将门之女,大唐宰相长孙无忌之妹,也是唐太宗终身亲爱的男子。
长孙皇后剧照
官方关于长孙皇后的传说很多,相传她十三岁初为人妇之时,正值隋末群雄纷争的年代。唐国公李渊颇有声威,因此四方俊杰纷繁前来投靠。此时年少气盛的秦王李世民凭仗他出色的团体才能和弱小的政治伎俩招徕了不少有识之士,其中就包括秦叔宝、程咬金等当世俊杰。
为了协助丈夫博得良好的人缘,长孙氏每逢征战之时,便亲往战地勉励后方诸将,鼓舞三军士气。私下每有中央官员敬献金银财帛,她也坚决不受,亦或许将财物分送贫困百姓,赈济灾民。身为官宦小姐的长孙氏却能如此体恤民情,这在事先饱受隋末暴政之苦的百姓看来,自然是铭感于心。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称帝。前朝诸臣之中,有一位以婉言进谏著称宰相魏征,常劝李世民要以江山社稷和天下万民为重,不能玩物丧志。
一次,魏征又在野上进谏君王不可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盖离宫,否则与隋炀帝暴君无异。唐太宗一下朝即龙颜大怒,宣称要“杀了那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得知内情后急忙换上朝服向唐太宗叩拜道喜,说魏征之所以敢直抒己见,全因君王乃是明君,明君得贤臣辅佐,犹如得明镜以正衣冠,理应珍而重之,怎能妄开杀戒?太宗当即幡然醒悟,惭愧不已。至此之后,更为励精图治,闭目塞听,谦虚纳谏,对魏征越发珍爱敬重。
李治书法
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亦为长孙皇后嫡出的皇子。唐太宗生前延续阅历皇子谋逆后,心灰意冷,遂立宅心仁厚的李治为太子,即后来的唐高宗。或许如今很少有人晓得,唐高宗乃是一位热爱诗词和书法的风雅天子,尤其喜欢书法,在他三十四年的帝王生涯中,书法大约是他最大的喜好。
李治剧照
唐高宗李治年老时庸懦能干,短少杀伐决断的勇气,所以在野政大事上难有建树,致使长孙无忌等大臣把持朝政,倚老卖老,临时弄权,这种景象不断继续到武则天成为皇后,辅佐高宗执政才得以根绝。
李治虽然在治国才干上有所完善,但是其得益于太宗皇帝的亲身教诲,自幼饱读诗书,文采斐然,在书法和文学上造诣颇高,是事先公认的佳人。
据史书记载,唐高宗李治尤擅工行,行笔婉妙,自有其独到之处,此外,他对草书、隶书、楷书、飞白书等各种笔法也是使用自若,丝毫不逊名家。观后世传播的唐高宗手笔不难发现,他的书法苍劲豪迈,字迹圆润俊华,视觉效果非常美观,比之其父太宗皇帝之手书,也不遑多让,因此世人评价颇高。 唐高宗传播于世的书法佳作不胜枚举,其中《大唐纪功颂》、《万年宫铭》、《六尚书帖》、《九乾门帖》、《前事帖》、《欲僻洛城帖》等精彩的书法作品,均可称之为帝王代表之作。
李治年号
在唐高宗李治继位前,大唐皇帝的年号简直没有变化过,例如唐太宗在世时,不断运用“贞观”为年号,直至太宗殡天。而高宗执政时期,曾先后运用过永徽、显庆、龙朔、麟德等十四个年号,如此高频率地改换年号,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唐高宗李治剧照
关于唐高宗频繁变卦年号的缘由,历史上众说纷纭,总结起来有两种,一种是“国事留念论”,即每逢国度有大事发作,就要改换年号,像废立太子,亦或是天降祥瑞等影响大唐国运的事情,高宗以为必慎重看待,遂改国号以作留念。
这个说法能从史书写意之上发现迹象,比方“含元殿前麟趾见”,便改国号为麟德,又好比“以陈州言凤凰见于宛丘”,于是又改国号为仪凤,由此可见,将变卦国号视为一种大事记,亦未尝不可。
至于另一种说规律意义更为深远。高宗执政之初还不曾频繁变卦国号,那是什么时分开端的呢?无疑是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众所周知,武则天是一个擅长打破惯例的女政客。她掌管朝政后,使高宗频繁改换年号,以及高宗去世,她本人称帝,又不时地变化本人的年号,只能想象,是她的性情使然。武则天经过变卦年号,表现本人与李治并肩,甚至是逾越李治的政治位置,并以这种方式让天下百姓先入为主地习气“改动”,承受形形色色的新理念,这都是为其未来以一介女流的身份登基为帝所做的预备。联想到武则天称帝后推出的一系列创新的施政举措,顿觉后期的年号变卦不过冰山一角,一代女皇的眼界格式远比常人所想的更为广阔。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