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简介
唐高宗李治是唐国公李渊之孙,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亦是大唐开国之后的第三代皇帝。唐太宗子嗣众多,因此本来性情懦弱短少王者气度的李治是不在储君思索范围之内的,但是诸皇子皆对皇位虎视眈眈,等不得父亲百年归老就接连发作谋反事情,令太宗伤心不已。
唐高宗李治剧照
痛定思痛之后,他决意传位于虽无大才,却有一颗仁爱之心的晋王李治,这便是后来承继李唐江山,与武则天一同创始绚烂辉煌的后贞观时代的唐高宗。
李治少年时期,得唐太宗亲身教诲,常常出入御书房,与太宗才人武氏渐生情愫。
唐太宗驾崩后,武氏与其他一众宫人被送往感业寺削发为尼。彼时,李治登基之初便遭到长孙无忌等权臣的诸多钳制,尤为后宫王皇后与萧淑妃争宠之事所懊恼,偶尔一次入感业寺进香之际,竟不测地与已经倾慕至深的武则天重逢,惊喜之下立即诏她侍寝,两人缠绵间互诉分手之情。
不久之后,二心想着扳倒萧淑妃的王皇后自动提出将武氏归入高宗后宫,早有此意的高宗怅然答应,当即不顾朝臣支持从感业寺接回已然怀有身孕的武氏,封为正二品昭仪。至此之后,武氏渐渐宠冠后宫,竟以雷霆之势迅速打败了王皇后与萧淑妃,一跃成为高宗的后宫之主。
在野政上有了武则天的辅佐,高宗得以放开手脚,渐渐摆脱了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代表的外戚权力的钳制,在之后二十多年的执政生涯中获得了杰出的政绩。
李治的生母
唐高宗李治的生母为唐太宗的正妻——文德皇后长孙氏。长孙皇后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德皇后,她本是将门之女,大唐宰相长孙无忌之妹,也是唐太宗终身亲爱的男子。
长孙皇后剧照
官方关于长孙皇后的传说很多,相传她十三岁初为人妇之时,正值隋末群雄纷争的年代。唐国公李渊颇有声威,因此四方俊杰纷繁前来投靠。此时年少气盛的秦王李世民凭仗他出色的团体才能和弱小的政治伎俩招徕了不少有识之士,其中就包括秦叔宝、程咬金等当世俊杰。
为了协助丈夫博得良好的人缘,长孙氏每逢征战之时,便亲往战地勉励后方诸将,鼓舞三军士气。私下每有中央官员敬献金银财帛,她也坚决不受,亦或许将财物分送贫困百姓,赈济灾民。身为官宦小姐的长孙氏却能如此体恤民情,这在事先饱受隋末暴政之苦的百姓看来,自然是铭感于心。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称帝。前朝诸臣之中,有一位以婉言进谏著称宰相魏征,常劝李世民要以江山社稷和天下万民为重,不能玩物丧志。
一次,魏征又在野上进谏君王不可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盖离宫,否则与隋炀帝暴君无异。唐太宗一下朝即龙颜大怒,宣称要“杀了那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得知内情后急忙换上朝服向唐太宗叩拜道喜,说魏征之所以敢直抒己见,全因君王乃是明君,明君得贤臣辅佐,犹如得明镜以正衣冠,理应珍而重之,怎能妄开杀戒?太宗当即幡然醒悟,惭愧不已。至此之后,更为励精图治,闭目塞听,谦虚纳谏,对魏征越发珍爱敬重。
李治是好皇帝吗
唐高宗李治是大唐开国之后承继大统的第三位皇帝。在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光辉掩盖下,李治的历史功劳常被先人淡化,少数人评价其“性情勇敢,受制朝臣”,乃是一位在政治上缺乏经世之才的守成皇帝。
唐高宗李治剧照
其实,做一个合格的守成皇帝,也未必像世人想象的那么容易,想来唐玄宗李隆基从先辈手中接过疮痍满目,可稍一忽略便酿成了足以推翻大唐乱世场面的安史之乱。
遐想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龙驭殡天,时年二十二岁的高宗李治一下子从父亲手中接过这副重担,这时,他的压力可想而知。
为了当一个好皇帝,他风雨无阻天天坚持上朝,周旋于先帝钦点的顾命大臣长孙无忌等人之间,下了朝还要再接再励走访官方,体察民意,本着一颗爱民如子之心小心翼翼地处置国度大事,这种种迹象标明,唐高宗非但不是一位庸碌有为的天子,反而非常勤政爱民,这也就是为何唐高宗执政时期唐朝疆域最为广阔,政治最为清明,物产最为丰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缘由之一。
高宗执政后期,与武则天共同掌管军政大事,把大唐江山管理得有条不紊,也从基本上扫除了外戚权力对朝政的搅扰,使唐太宗创始的贞观之治进入了一个鼎盛的时期。但是前期呈现的帝后争锋的景象,则是高宗面对日渐强势的武则天,感到难以制衡,索性让权于武后的后果。
李治固然不像李世民,拥有杀伐决断的勇气,但就他在位三十四年所做出的功劳来说,他仍然称得上是个称职的天子。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