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陵的结构是由地表下面的地宫和地表上面的坟构成的,人们最关注的首先是随葬宝物的地宫。可挖出地宫,那总得先得挖掉地面上的坟。假如挖掉坟,既不能用炸药炸,还不能用推土机推,更不能用挖掘机掏。也就是不能快挖,只能慢慢挖,否则挖坏了文物算谁的?一点点挖,就需要漫长的时间,就要历经春夏秋冬,就要避风遮雨,就要像挖兵马俑坑那样,先搭个大棚,既有利发掘,又可以保护出土物。
今天给复旦大学历史大道总裁班开中国古代铜器文化讲座,告诉学员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即每年6月的第二个周末是世界遗产日。不少学员在“噢”、“是吗”的一片共鸣中也告诉我,今天要挖秦始皇陵兵马俑了,下午要直播的。我说早上来上课的路上在《新民晚报》上刚看到音讯,还说我上周给本科生上《考古与人类》的通识教育课正好也讲到《为什么不挖秦始皇陵》章节。讲座结束我中午回到办公室,见台上放着一包特快专递,是山东画报出版社的小郑编辑发来的。她前两天来电话通知我,我写的那本正在她手上编辑的《考古不是挖宝》一书的清样出来了,要我通读一遍,看还有没有要调整修正的地方。书中有一节恰好写到《开启秦陵:成本与代价》,我找到的缘由有七八个,简编浓缩一下,罗列如下,算是给今天的一号兵马俑坑第三次发掘凑个闲趣:
网络配图
一、能不能建造一个跨度500米以上的大棚?
先看第一个不能挖的前提,即秦始皇陵的封土也就是民间说的坟有多大规模?《汉书·楚元王列传·附刘向传》上说:“其高五十丈,周回五里有余。”秦时一尺约为现代23厘米,五十丈即约115米。秦时一里为414米,五里约为2070米,这大概就是秦始皇陵当初的规模。可是经过两千多的自然的腐蚀和人为的剥削,现存的封土比原来的封土减少了。前几年秦俑考古队为了了解原来封土堆积的实际大小,进行过钻探。发现原来的封土基础部分,近似方形。周长与《汉书》说的“周回五里有余”的数据相近,为2000米,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这样的话,我们在发掘前首先该当建造一个跨度不能小于500米的保护大棚,假如不能建造500米跨径的大棚,挖掘秦陵几乎就是不可能的。
众所周知,秦陵的结构是由地表下面的地宫和地表上面的坟构成的,人们最关注的首先是随葬宝物的地宫。可挖出地宫,那总得先得挖掉地面上的坟。假如挖掉坟,既不能用炸药炸,还不能用推土机推,更不能用挖掘机掏。也就是不能快挖,只能慢慢挖,否则挖坏了文物算谁的?一点点挖,就需要漫长的时间,就要历经春夏秋冬,就要避风遮雨,就要像挖兵马俑坑那样,先搭个大棚,既有利发掘,又可以保护出土物。否则,即便人可以在露天作业,可挖出的地宫怎么办?难道要它冬天被一场场大雪埋葬?夏天被一次次大雨灌成水泡子?
那大棚搭建得小点行不行?可不可以在封土上立几根柱子支架,减少技术上无法处理的跨经难题呢?回答能否定的。柱子立在坟上,怎么去掉全部的封土?即便退一万步可以立柱,那地宫挖出来后四处都竖着大柱子,地宫完整的平面如何保证?何况现有坟下面的土质情况又是不是存在符合立柱子的条件呢?所以,这就一定要建造一个跨径500米以上的大棚子了。目前世界上有没有500米跨经的房屋?我不太清楚。但单跨超过500米的桥梁,却已不在少数,如上海卢浦大桥就有550米,重庆朝天门大桥也有552米等。这都表明,现代技术已经具备建造大跨径梁架的才能。问题是假如真能建造这样的大棚,即便完成了把整个坟都建到大棚里去的目的,那封土是挖掉还是不挖掉呢?
二、挖掉了坟会使秦陵地面景观消逝
挖掉了秦陵地面以上的坟,最直接的问题就是秦始皇陵的地面景观就会消逝。秦始皇陵没有了坟堆,如何能让人感受秦陵恢弘的全景?如何让人感受建造如此工程的艰苦与伟大?假如不挖掉坟,而用大棚把秦陵“包”起来,那这个新建的大棚又如何与陵园景观以及四周山峦协调起来呢?有人说,既然在封土上面搭建大棚有难度,那就在陵上找到墓门,往下挖一个洞,不断接挖到地宫不就得了?那么,地宫在哪?又有多深呢?前两年考古探测发现:规模庞大的地宫位于坟堆顶台下,距地面约35米深,地宫约相当于一个准足球场那么大。
网络配图
先不说这个探测能否就是秦陵地宫的实际状况?就算是实际如此,地宫的位置是不是就位于已经探测出来的地方?假如错位了怎么办?史料《汉旧仪》一书中有一段关于秦始皇陵地宫深度的引见,大意是说公元前210年,丞相李斯向秦始皇报告,称其带了72万人修筑骊山陵墓,已经挖得很深了,好像到了地底一样。秦始皇听后,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抛开“旁行三百丈”这史料的真假或换算尺度的精确率不说,我们的心理预备能否可以承受万一挖下去的结果与探测不一样怎么办?由于地宫位置的扑朔迷离程度,丝毫不亚于秦始皇在我们心中的模糊影象。
三、地宫深深如何上下?
假如地宫距离如今的地表35米深,那就相当于15层左右的高楼,这样的立壁,假如是石或哪怕是土石结合的还算结实,假如像兵马俑坑那样只是板壁和土壁,会不会导致塌方?退一步说假如加固,那不是改变了立壁本身的原生形状,变成了现代人工制品?还有,兵马俑坑离地表3到5米左右,在旁边围上围栏,不用下去也能看个清楚,可地宫深了十倍以上,在上面围个围栏不让下去,难道要游客用望远镜看不成?假如构建下去的通道,横七竖八地建成楼梯、铺上滚梯、竖起电梯,岂不是破坏了地宫的内部结构景观?
四、多长时间能挖完秦陵?
假如我们用几乎可以说是笑话的最机械的算法,既不计算时间成本,也不考虑实际埋藏情况,更不考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只算发掘面积的话,可以看到如下的换算过程和结果:
换算一:陕西凤翔秦景公一号大墓是我国目前已发掘的最大先秦墓葬,总面积5334平方米,深24米。秦陵面积25万平方米,比它大约50倍。秦公大墓1976年发现,到1986年清算完成,整整挖了10年。那么,秦陵是不是就要挖400—500年?换算二:兵马俑坑总面积约20780平方米,秦陵面积约是兵马俑坑总面积13倍弱,深度是6—7倍。兵马俑坑经过陆续30年的发掘,合计发掘面积占整个约21000平方米遗址总面积的约1/5,一共挖了约4500多平方米。按兵马俑坑的实际挖法,那么秦陵面积就是兵马俑坑已经挖掘的总面积的50倍,那要挖多少年呢?
再换一个也可笑至极却可能有点靠谱的算法。假如不管坟的立方面积,不计深度,只算秦陵的地宫面积:南北170米×南北145米≈25000平方米,那么就是秦公大墓面积的4倍多,要挖40年;是兵马俑坑实际挖掘面积的5倍多,也要挖150年。前两年经济学家张五常说一挖开秦始皇陵,马上就能出几十个亿的经济效益。他可能只算了经济账,压根儿没想到要挖这么多年的吧?!
为什么不挖秦始皇墓之谜
为何不敢挖秦始皇的墓,为什么不挖秦始皇墓之谜
网络配图
1、国家保护文物的力量还不够。秦始皇墓非常之浩大,一旦开挖,就触及大量的资金注入和人力的投入。而且出土的大量文物也需要相应的设备和条件去修复和保存,这对正在发展中的中国来说是一个不算小的负担,因而与其开挖后得不到良好的保护,还不如让它在地下继续长眠,直到国家具有一定的实力在对其开挖。
2、秦始皇墓里含有大量的水银。虽然已经经过几千年的时间,如今的地质学家在陵墓的土壤进行检测,依然发现土壤里含有大量的汞,假如贸然进行挖掘,会对环境以及工作人员和周遭的群众形成很大损伤。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