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供版图书”与“随军书店”

2017年8月6日18:30:55历史解密812阅读模式

统帅部统抓统管

——两军图书工作的共同特点

中美两国都是由进步的社会文化团体率先发起,给自己的军队捐赠图书,美国是图书馆协会和战时图书协会,中国是左翼文联和中苏友好协会;接着得到两军统帅部的首肯和支持,从美军情况来看,罗斯福总统当众向士兵赠送图书,高度评价胜利图书运动以及其他组织图书的活动,并且发表声明“在这场战争中,我们知道,图书便是武器”。

在美国劳军联合组织的支持下,经美军特殊服务部的具体组织协调,在纽约建立一个大型的组装仓库,专门接收来自各地的数千万册书刊,经过分类装订成套发往前线。

诺曼底登陆前夕,美军准备了近100万册图书专门发放给即将登船的部队,而且做到人手一册。一本书仅几盎司的重量,“军供版图书”成了军人可携带的重量最轻的武器。在发起行动那天晚些时候,登陆的士兵永远不会忘记,那些身受重伤的战友靠在悬崖边读书的场景。

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士兵登陆塞班岛的四天内,海军就迎来了一艘满载图书的船只。当“军供版图书”到达的时候,他们会如饥似渴地抢到一本,收藏起来,带着参加战斗。

从我军情况来看,毛泽东在延安亲笔为新华书店题写店名,还指示“每个根据地都要建立印刷厂出版书报,组织发行和输送的机关”,并且与中央出版发行部门的同志一起在窑洞里研究规划,向各个抗日根据地运送图书的线路,确定最近、最快、最安全的书刊运输线和运输方式,切实做到战斗打到那里,就要把图书送到那里,力求覆盖所有重要的抗日根据地。

以晋冀鲁豫军区为例,每逢大战前夕,刘伯承司令员在前线与中高级指挥员谈话时,都要求大家抓住作战间隙阅读苏联作家西蒙诺夫的名著《日日夜夜》,联系中国革命战争实际,向书中的主人公炮兵大尉沙布洛夫营长学习。徐向前副司令员在军区部队宣教训练会议上,专门向全体与会干部选读了《日日夜夜》中的一段,并就书中两个典型人物,即智勇双全的营长沙布洛夫和坚持狭隘经验论的团长巴甫琴科作了比较分析,生动说明现代战争中作为一个军事指挥员精通战术和爱惜人力等问题的极端重要。军区政治部大量翻印《日日夜夜》运到部队,规定该书为营以上干部必读书籍之一。

进攻太原时,徐向前要求把书中描写楼房战斗的一章摘要印成战场传单,发给担任巷战的部队——因为其中以具体的形象提供了市街战斗的战术要领,对指挥员们极有参考价值。置身前线,人们就可以经常听到指战员以钦羡的口吻谈着沙布洛夫他们的名字,听到官兵们交流《日日夜夜》是怎样一本百读不厌的小说。

国情军情差异

——两军图书供给和阅读的不同做法

在美国,“军供版图书”从一问世就带着鲜明的美式印记,依赖国家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文化软实力,形成独特的政府领导下的市场化军供体制和官兵消遣娱乐的阅读取向。由战时图书协会牵头,以陆军部、海军部相关部门为主导,把经过选择的生产纸张的公司及所属工厂,负责打印排字的公司、印刷厂和各个出版商,以及图书遴选咨询委员会包括在内,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按市场规则出版发行军队需求图书的生产供应链。

从起草协议、签订合同到具体实施,既要求出版商给予较高折扣多做贡献,又适当提高图书价格确保质量上乘,满足在作战条件下长途运送、多点分发和单兵携带阅读的需要。当时的《纽约时报书评》对此作了报道:“堆成山一样的书——都是好书,包括经典著作、当前畅销书、历史、传记、科学以及诗歌——正在分发给我们驻扎在海外的部队,这是在美国图书出版商和陆军部、海军部两者之间的一种新的安排”。

最受美军士兵欢迎的书目中,《布鲁克林有棵树》和《快乐无疆》名列前茅,前者讲述阅读让卑微的生命变得高贵,知识可以改变人的修为与命运,最终依靠家庭的力量支撑孩子实现梦想的故事。后者则是从一个少女的视角讲述母亲的有趣事情,热情善良的心、滑稽的人物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给战争中变得多愁善感的士兵以心理上的抚慰。同时还有《琥珀》和《奇异的果实》两本畅销书,据士兵们反映“那些最受欢迎的书至少有一个本质——包含着性爱,有时甚至有很多这方面的内容。”“如果你看到有一本书被翻得破破烂烂了,那本书肯定就是《琥珀》。”战时图书协会执委会认为,正如美军为保卫自由而战,协会强调对军人提供不同主题的图书,甚至包括垃圾图书。

我军的做法从观念、方式和阅读都具有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本质特征,形成了当时党报舆论引导和围绕中心的思想性阅读取向。在中国抗战转入战略反攻的新形势下,中宣部和总政治部向全党全军发出学习苏联话剧《前线》剧本的通知,同时由新华广播电台向各解放区播发,各地再分别付印,成为解放区影响最大的作品。中央强调指出:“我们把《前线》全部发表,不仅因为这是苏联卫国战争中伟大的杰出作品之一,而且因为它对今天的我们也有很大的意义,为了在目前这个工作情况下我们的工作能进一步的改进,我们实有从这个剧本学到一些东西的必要。”

在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前夕,我军又将描写新一代苏联红军战士在同德军浴血奋战中成长的小说《恐惧与无畏》翻译成中文大量印发,出版数量虽没有准确统计,但在每个战区总是数以万计,有的部队为适应战士的文化水平,还编写了通俗本。随后《人民日报》以《介绍一本苏联治军小说〈恐惧与无畏〉》为题,向全军官兵推荐这部反映苏联卫国战争中为祖国解放而英勇献身的战斗作品。此外,苏联作家里多夫的《丹娘》《苏联红军英雄故事》等,都是受到前线指战员欢迎的读物。

抗战胜利后,《人民日报》又刊发《要用智慧作战》的专稿,向部队推荐《恐惧与无畏》第二部,明确指出该书的主要人物营长巴武尔章,在战火中悟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战争的无情真理,不在于‘去死’这句话中,而在于‘杀敌’这句话中。”这就是《恐惧与无畏》的主题思想,它对我们前线部队的教育意义极大。党报在引导部队官兵读书时,要求首先把该书看作是一本活的“战斗条令”,然后去认识理解丰满的思想内容和活泼的艺术手法,再作为一部优秀的写实的军事小说来阅读。并且强调我们已经从“第一部”中学到了如何教育训练部队,这些方法已经在实际战斗中证实了它的力量,它的“第二部”还将帮助我们的指战员在军事素质和作战能力上不断提高。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历史解密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在清朝那个社会动荡、人民困苦的时代背景下,“典妻”成为了一个特殊而又让人痛心的现象。“典妻”,顾名思义,就是男性将自己的妻子“借”给他人,换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典主出于各种原因,将妻子暂时让渡给别人,让...
中秋节的情与诗 历史解密

中秋节的情与诗

马远〈对月图〉,描写李白“月下独酌”诗意。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这天正是合家团聚,品饼赏月,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 每逢中秋之夜,仰望天上的明月,异乡的游子们心中便升起无...
1939年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真相 历史解密

1939年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真相

1939年,南京日本总领事馆的两名职员突然离奇死亡,多名日伪政府政要中毒,在日本以及中国都引起过轰动,这就是著名的“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 关于这起“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随着战争的展开,被湮没在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