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慰安妇”问题再添新证据

2017年8月6日11:22:04历史解密125阅读模式

人民日报南京7月5日电(记者姚雪青)日军“慰安妇”问题学术研讨会5日在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举行。出席此次研讨会的有来自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的日军“慰安妇”问题研究专家近30人。主办方召开了新发现的“慰安妇”资料发布会。这一新发现资料系浙江金华市档案馆馆藏的一份战时档案——鸡林会名录。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馆长、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介绍,这是日军在金华地区建立慰安所、强征“慰安妇”、实施“慰安妇”制度的证据。

据介绍,“鸡林”是古代新罗国的国号,有泛指朝鲜半岛的含义。日军占领金华后,朝鲜人也纷纷进入金华地区谋生。会上,金华市档案局(馆)长陈艳艳介绍,2016年11月,苏智良与研究人员到金华市档案馆查阅《金华鸡林会会则及名簿》后,肯定这是一份非常珍贵的“慰安妇”资料,并着手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和翻译。《金华鸡林会会则及名簿》中共有210个人名;名簿中的统计栏目,有姓名、年龄、籍贯、住址、职业。

据苏智良的实地调查和走访,他翻译与解读了名簿中与慰安所相关的人员共计147名,占名簿中总人数的70%。其中慰安所老板7人,管理人员5人,“慰安妇”135人。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历史解密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在清朝那个社会动荡、人民困苦的时代背景下,“典妻”成为了一个特殊而又让人痛心的现象。“典妻”,顾名思义,就是男性将自己的妻子“借”给他人,换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典主出于各种原因,将妻子暂时让渡给别人,让...
中秋节的情与诗 历史解密

中秋节的情与诗

马远〈对月图〉,描写李白“月下独酌”诗意。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这天正是合家团聚,品饼赏月,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 每逢中秋之夜,仰望天上的明月,异乡的游子们心中便升起无...
1939年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真相 历史解密

1939年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真相

1939年,南京日本总领事馆的两名职员突然离奇死亡,多名日伪政府政要中毒,在日本以及中国都引起过轰动,这就是著名的“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 关于这起“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随着战争的展开,被湮没在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