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京赶考”的六条“规矩”

2017年8月6日11:13:51历史解密590阅读模式

在西柏坡纪念馆内有一块醒目的红底白字展板,上面写着:“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这是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作出的六条规定,是中共中央“进京赶考”前定下的“规矩”。1953年8月,毛泽东再一次强调了这六条规定:“一曰不做寿,做寿不会使人长寿,主要是要把工作做好。二曰不送礼,至少党内不要送。三曰少敬酒,一定场合可以。四曰少拍掌,不要禁止,出于群众热情,也不泼冷水。五曰不以人名作地名。六曰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这六条规定从此被人们简称为“六曰”。

一曰:不做寿

“六曰”看起来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真要做起来却不那么简单。就拿“一曰不做寿”来说,毛主席自己都需经过百般推辞才能逃过“被做寿”一劫。

早在1947年十二月会议期间,恰逢毛泽东54周岁生日,与会的同志说:“我们正赶上吃你的寿面了。”毛泽东不得不像往年一样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拒绝。他说,延安都丢了,还祝什么寿?又说,战争期间许多同志为革命流血牺牲,应该纪念的是他们,为我一个人祝寿,太不近人情;再则部队和群众都缺粮食吃,搞祝寿活动,这不是让我脱离群众吗?我才50多岁,往后的日子长着哩;即使全国胜利了,也不要祝寿。

1948年,五大书记齐聚西柏坡,毛泽东55周岁生日临近时,中央机关的一些同志又开始以“改善伙食”的名义张罗着给主席做寿,毛泽东以“影响不好”为由加以拒绝,可能觉得这样说力度还不够,于是又强调,“这要定为制度,谁也不能违反”。

在经历了连续几年关于做寿的“博弈”之后,毛泽东已经深深地意识到,只有将“不做寿”作为规则确定下来,才有可能将做寿“这个封建旧习惯”改革掉,于是就有了七届二中全会上六条规定中的这首条规定。

二曰:不送礼

“二曰不送礼”,主要是针对党内“慷公家之慨”的送礼行为。彭德怀作为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就极端讨厌“慷公家之慨”的请客送礼,对那种连吃带拿的腐朽作风更是深恶痛绝。他曾批评那些爱请客送礼的人说:“什么你请客?人民请客,国家请客!这种风气要不得!”

毛泽东将“不送礼”作为一条规矩,主要就是担心公款性质的“礼尚往来”会助长攀比之风、享乐之风、奢靡之风,会让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甚至腐化堕落。应该说,毛泽东的警觉和担心是很有道理的,也是很有远见的。

三曰:少敬酒

毛泽东是一贯反对喝酒的,他经常对身边的人说,“喝酒会误事,不能喝的人最好不要喝,能喝的最好少喝”。但是,“无酒不成席”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大多数人都难逃酒的“压迫”,连毛泽东也不例外。

1930年毛泽东在江西偶遇三弟毛泽覃,毛泽覃提出共饮一杯酒,毛泽东却道:“喝酒误事,请你自便。”

1949年米高扬来到西柏坡,曾经提出要与毛泽东比酒量,毛泽东以辣椒反击,提议每喝一杯酒吃一个红辣椒,米高扬招架不住,最终毛泽东只喝了两杯白酒了事。“欲饮自便、不饮莫劝”,这是毛泽东喜欢的饮酒方式。

毛泽东反对饮酒,除了自身确实不能喝酒也不喜欢喝酒之外,更主要是反对铺张浪费,甚至借摆酒席大肆敛财的腐败行为。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历史解密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在清朝那个社会动荡、人民困苦的时代背景下,“典妻”成为了一个特殊而又让人痛心的现象。“典妻”,顾名思义,就是男性将自己的妻子“借”给他人,换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典主出于各种原因,将妻子暂时让渡给别人,让...
中秋节的情与诗 历史解密

中秋节的情与诗

马远〈对月图〉,描写李白“月下独酌”诗意。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这天正是合家团聚,品饼赏月,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 每逢中秋之夜,仰望天上的明月,异乡的游子们心中便升起无...
1939年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真相 历史解密

1939年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真相

1939年,南京日本总领事馆的两名职员突然离奇死亡,多名日伪政府政要中毒,在日本以及中国都引起过轰动,这就是著名的“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 关于这起“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随着战争的展开,被湮没在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