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过去了,昔日战场的痕迹已渐渐湮灭,只有少量残留下来的历史遗址以及当年见证者的回忆,向我们讲述着那段人类历史上的空前壮举。
回溯中国人民解放军90年的辉煌历程,军队之所以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战胜一个个艰难险阻、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靠的就是正确路线的指引,每逢关键时刻,总有一大批极具政治定力的共产党领导人为我们党站台压舱、抗风拒浪,保证党的事业顺利涉险度难,摆脱困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做出的一切努力,折射出一种强大政治定力,使党和军队重新走上了正确的路线,于低谷处迎来了新生。
90年过去了,昔日战场的痕迹已渐渐湮灭,只有少量残留下来的历史遗址以及当年见证者的回忆,向我们讲述着那段人类历史上的空前壮举。
南昌起义(油画)
南昌起义:保留下革命火种
1927年4月,蒋介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倒在血泊中;7月15日,汪精卫同蒋介石一样,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了大屠杀。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了。
血的教训擦亮了共产党人的眼睛,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再无退路,他们决定以革命的武装来反抗反革命的武装。
1927年8月1日凌晨两点,在起义指挥部楼顶上,数声枪响,红色信号划破了黎明前的夜空。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领导下,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率领着在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和影响下的2万余人的军队,举行南昌起义。起义军以“河山统一”为口令,系红领巾,左臂扎着白毛巾,在手电筒和马灯的玻璃罩上贴上红十字,各自朝目标发起了攻击。
起义打得最激烈的战斗是在章江路口旧藩台衙门里的敌总指挥部。攻打战斗由贺龙、刘伯承亲自指挥。贺龙不顾个人的安危,冒着弹雨,站在离敌人不到200米的石阶上指挥进攻。起义的战士看到贺龙威武地站在他们身边,亲临火线指挥战斗,增添了巨大的勇气和力量。战士们奋不顾身地爬上民房的屋顶,从侧面占领了制高点,居高临下猛烈射击,把敌人击退到了总部院内。而正面进攻的主攻部队冲进了大门,从背后进攻的部队翻墙冲入了敌军总指挥部,同院内顽抗的敌人展开了白刃战。经过一番激战,敌军警备团全部缴械投降,起义军占领了敌总指挥部和省政府。在清理俘虏时,抓住了叛徒赵福生,贺龙下令将其就地枪决。
起义历时4个多小时。激烈的战斗后,捷报从四面八方传来——全歼守敌3000余人,缴获各种枪械5000余支,子弹70万发,大炮数门……
南昌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革命军队的新时期。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军队的光荣节日。
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从1927年4月中旬的海陆丰农民起义算起,中国共产党人先后发动领导了80余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虽然大多数以失败而告终,但因为保留下了革命火种,在这个意义上说又没有失败……两万多人的南昌起义队伍,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基础、战斗力的核心。
南昌起义的火种,从此再也没有熄灭。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从挫折中奋起
长征路上,突破国民党军队第四道封锁线——湘江防线后,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余人。在北上湘西的路上,敌人早已重兵以待——红军随时都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1935年1月15日那天早上,杨世林所在的一军团警备连主要负责中革军委机关的警卫工作,连长刘辉山告诉大家,晚上中央将在红军总部驻地——原黔军二十五师师长柏辉章的公馆里召开一个重要会议,中央领导和各军团主要负责同志都要参加,要求大家一定要以百倍的警惕完成这一任务。
据杨世林后来回忆,开会的那天博古来得最早,他披着大衣,沉着脸,表情凝重。
随后,毛泽东和张闻天也赶来了。
杨世林清楚地记得,毛泽东披着一件缀了补丁的单袄,长长的头发分在两边,显得清瘦。他手夹一支烟卷,与张闻天并肩而行,两人低声交谈,张闻天还不时点头。王稼祥是被别人用担架抬进来的。
李德和翻译伍修权来得最晚。李德穿了一双笨重的大皮鞋,脸很红,显得十分疲惫。
杨世林回忆,会议开了3天,一般都是晚饭后开始,一直开到深夜。由于警卫战士们头脑中的弦绷得太紧了,以至于还闹了一场误会。
会议刚开始不久,突然响起了一阵紧过一阵的防空号。“有情况!”连长大喝一声,就带着警备连的官兵赶往柏公馆。可赶到那里时,发现什么情况也没有。原来,负责高射机枪阵地的邵永清由于紧张过度,把一只猫头鹰误认成飞机,吹响了防空号……
邵永清正在懊恼不已,匆匆赶来的刘伯承对他说:“小鬼,莫紧张,这说明你警惕性高。”刘伯承还交代连长、指导员不准批评、更不要处分邵永清。
1月17日会议结束时,正在站岗的杨世林看到毛泽东步履轻松地走了出来。
此时,大街上不远处的一家羊肉粉馆里的肉香味,正在晚风里飘散。杨世林听到毛泽东对他的警卫员说:“羊肉粉是遵义的特产,吃的人不少,味道一定不错哩。”
三天的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等4项决定。20位会议参加者中的绝大多数,在中国革命濒临绝境的生死关头,推动了我党历史上第一次伟大转折。
正如担任过李德翻译的伍修权生前所说,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享受着遵义会议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