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云峰
由导弹驱逐舰长春舰、导弹护卫舰荆州舰和综合补给舰巢湖舰组成的中国海军远航访问编队目前正航行在印度洋上,它将赴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的20余个国家,进行为期近180天的友好访问。由于国力限制和海洋意识的薄弱,近代中国很少开展类似的海军远航行动。百年前晚清海军的那次远航,就显得尤其充满传奇色彩。
远航途中全舰官兵剪辫子
1910年,英王爱德华七世去世,新王乔治五世定于1911年6月举行加冕庆典。按照惯例,加冕仪式上还将举行规模庞大的国际海上观舰式,英国向包括中国在内的18国发出邀请。
日不落帝国“赏脸”发出邀请,正处于风雨飘摇中的满清政府自然不敢怠慢。清政府除了派出专使前往庆贺外,还出动当时中国海军吨位最大、装备最好的战舰——“海圻”号巡洋舰。
“海圻”号由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厂建造,1899年从英国航行回国。它的排水量超过4300吨,配备威力强大的两门8英寸主炮,是甲午惨败后清政府重建海军中的“镇海之宝”,时称“天字一号艨艟”。
奉命率舰出海的是当时中国海军巡洋舰队统领程璧光。此人和近代中国很多海军将领一样,接受过系统的西方教育,思想较为开明。他熟悉近代海军出访的意义和国际外交礼仪,下令为全舰官兵仿照英国海军军服样式定做了整套军服。此举虽然被保守派批评为“与祖制不符”,但毕竟访英事大,清政府也就只能“睁只眼闭只眼”了。
1911年4月21日,“海圻”号从上海港起航,开始了近代中国海军首次环球航行的蓝色征程。出海后不久,作为舰上最高指挥官的程璧光置清政府律令于不顾,下令剪掉所有军官和海校实习学员脑袋后的那根辫子。他的解释是,“既然服饰仿从英制,留着一条发辫反倒显着不中不西不伦不类了”。
当时中国人脑后的那根辫子在西方已经成为丑化中国人的标志。程璧光的“剪辫令”迅速在全舰引起强烈反响,许多水兵也要求效仿。程璧光令全舰水兵在后甲板集合,发表训令称:“长发污衣藏垢,既不卫生,又有碍动作,尤以误害海军军人为甚,故实无保留之价值。为此,本统领下令,自即日起,凡本舰之兵士,一律仿照官生,应予剪短发至颈际为度,以符合世界潮流。”据当时的记录,“海圻”号在新加坡停靠时,舰上400余官兵已经无人蓄辫了。
经过两个多月的航程,“海圻”号经印度洋入红海,过苏伊士运河进地中海,再沿大西洋北上,于1911年6月20日驶抵英国朴次茅斯军港,并于6月24日,与多国海军的200余艘舰艇接受了英王乔治五世的校阅。
在美洲开展“炮舰外交”
参加完乔治五世加冕庆典的“海圻”号并未立刻返航,而是前往“娘家”阿姆斯特朗船厂所在的纽卡斯尔,一边在船厂接受保养维护,一边等待新的指令。原来“海圻”号访英前不久,部分美洲国家陷入排华浪潮中。很快,受外交部门吁请,清政府电令程璧光为特使,率“海圻”号直接从英国横跨大西洋前往美洲“宣慰侨胞”,以增强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地位。
当时美洲各国排华风潮最严重的是墨西哥。1899年墨西哥和清政府签署友好通商条约后,引来大量穷苦的华人。1910年,旅居墨西哥的华人最多时超过2.7万人,主要经营餐馆、旅店、洗衣房、杂货店甚至银行业。但很多当地人认为华人的大量涌入夺走了他们的工作机会,反华情绪一直在不断蔓延。1911年5月的托雷翁惨案中,超过300名华人被攻占托雷翁城的当地叛军和暴民杀害,震惊世界。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配备强大武装的“海圻”号开始了清朝历史上罕见的“炮舰外交”。1911年7月底,“海圻”号从英国出发,开启中国海军首次横跨大西洋之旅。经过两个星期的连续航行,“海圻”号越过4000海里的浩浩大洋,抵达美国纽约。由于1908年美国“大白舰队”周游世界时曾接受中国海军欢迎和优待,按照惯例,中国海军的这次访美也受到高规格款待,美国国务卿、海军部长和时任总统塔夫脱都接见了程璧光一行。“海圻”号还派出水兵列队向美国前总统格兰特的墓地敬献花环。在历史照片留影的这支中国水兵队整齐扛枪、列队行进,已是一支标准近代化军队,不复西方印象中的“中世纪野蛮人”形象。
高调结束对美国的访问后,“海圻”号按照计划开往南美诸国。随着它的逼近,墨西哥政府的态度也迅速软化,开始派出调查组调查托雷翁惨案。8月中旬,“海圻”号驶抵古巴首都哈瓦那,立刻受到古巴华侨的热烈欢迎。古巴政府对华侨的态度也发生变化,程璧光觐见古巴总统时,古巴政府发表声明称“决不歧视华侨”。许多古巴侨领都认为,正是“海圻”号的到访让旅古侨民的处境得到积极而重大的改善。
8月下旬,在多国施加的政治压力以及受“海圻”号逼近的影响,墨西哥政府就托雷翁惨案正式向清政府道歉,并承诺悉数赔偿受害中国侨民的生命财产损失。得此消息后,正准备从古巴出发的“海圻”号也取消驶向墨西哥的计划,顺利完成了这次远航的所有预定任务。
归国途中海外易帜
“海圻”号原本的回国计划沿巴拿马运河进入太平洋,顺路完成中国海军第一次环球航行。但因为担心燃煤补给不足,“海圻”号最终选择原路返回,仍然回到英国,再沿着当初出访的航线回国。
1911年9月,正当“海圻”号抵达英国进行补给期间,辛亥革命爆发了。“海圻”号上的三副黄仲煊就是革命党人,他立刻在年轻军官和下层士兵中进行组织宣传,并动员官兵向程璧光请命,要求宣布“海圻”号也参加革命。程璧光为此专门集合全舰官兵甲板训话。他开门见山地说:“各位近日所议,我已皆知。你们任何人如欲回国参加革命工作,请站到右舷,不赞成的站到左舷。待我唱出‘一二三末一字时,即请各位按自己的意愿,决定行动。”言毕,程璧光略为停顿了一下,接着高声喊出“一……二……三”。话音刚落,所有官兵全部移至右舷,就连作为舰上吉祥物的波斯猫也不例外,全舰顿时欢声雷动。
1912年5月,“海圻”号终于返回上海驻地,不过此时舰上悬挂的不再是代表满清政府的黄色青龙旗,而是中华民国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
“海圻”号的这次传奇航行横穿三大洋,途经四大洲,历时400多天,进出8国14港,总航程30850海里。不过属于“海圻”号的故事还未结束,它见证了民国初年的风云动荡,一直到抗战时期,为阻止日本海军进入长江中上游,“海圻”号与其他舰艇一起在江苏江阴自沉,为抗战尽了最后一份力。
本文刊发于《环球时报》 2017年6月1日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