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敏
堪称全球电影节中“老大”的戛纳电影节正在小城戛纳举行,它的奖座——金棕榈象征着胜利,由19片叶子组成。今年正值电影节70年华诞,本届将颁发的每个奖杯基座上特意镶上170颗小钻。电影节与戛纳,可谓源深情长。
首届戛纳电影节在二战结束后举行,但法国对电影展览的兴趣和热心早在10年前就已酝酿。1937年,巴黎世博会设有电影竞赛项目。二战前夕,年产量居世界第一的法国影片出口受阻,而威尼斯电影节沦为墨索里尼的政治工具,于是法国人强烈要求设立自己的国际电影节。1939年春,法国政府正式决定,由艺术行动委员会负责评奖,但仅限颁发最佳导演和最佳表演奖两项。当时巴黎无法每年提供场地,政府允诺只能出奖60万法郎,去另找“风光秀丽”的城市,此时,小城戛纳符合条件又愿意补贴办节经费不足部分。当初择定的第一届电影节日期是1939年9月1日至20日,最令人兴奋的事情是请来发明电影的卢米埃尔兄弟中的老二路易担任主席。
无奈,戛纳电影节才放映了开幕影片,德国便入侵波兰,法国对德宣战,一切关于电影节的准备化为泡影。1945年二战结束,戴高乐政府决定次年恢复办节。此后,戛纳电影节每年都举办一次,其间停办仅3次:1948年和1950年由于财务和政治因素,1968年则由于发生“五月革命”。为了在举办日期上拉开与威尼斯电影节的距离,戛纳电影节后来改为每年5月或6月举行。
戛纳电影节本是全球第一个由国家主办、唯一一个遵循国家外交路线的电影节,为展示法国的软实力、彰显法国的价值观立下过大功。其主办机构设在外交部,由它掌管邀请、审批等事项。电影节一开始就施行“国家选送制”和“影片配额制”,规定“各国选送影片数量与其产量成正比”,这无疑讨好了电影产量大国美国。上世纪50年代,美苏力量之比渐趋平衡后,选送制度又调整为“电影大国选送3部,其余国家1部”。1958年,戛纳电影节把金棕榈奖颁给了苏联影片《雁南飞》,另外规定“选送影片内容不得对国际合作和友谊造成损害”,例如1959年电影《广岛之恋》就遭到组委会拒绝,深层次的原因是法国正在酝酿核武计划。
随着新现实主义和新浪潮电影的勃发,戛纳电影节的国家性质和商业色彩越发遭到诟病。1968年由学生掀起的“五月风暴”从巴黎刮到戛纳,以特吕弗·戈达尔等新浪潮导演和大批电影技术人员组成的艺术界反对派占领电影宫,冲进组委会总干事的办公室要求终止电影节,部分参赛导演和评委宣布退出以示支持,连费里尼、黑泽明、希区柯克等大师也表示声援。戛纳电影节被迫进行改革,取消“影片查禁制”,增设“国际影评人周”“导演双周”和“一种关注”等单元。之后,戛纳电影节逐渐向着“大公无私地邀请每一个国家参展”的目标努力,片商们深知其评奖以艺术性为先,不看重拍摄成本和上映票房如何。
“柏林电影节带有较浓的政治色彩,威尼斯电影节正在老化,唯独戛纳电影节生机勃勃,它是最有剧场性的节日,也是一个巨大的竞技场。”奥斯卡金牌操手哈维·魏因斯坦如是说。
戛纳本是度假之地,举办电影节后,这个占地19.26平方公里和人口仅7万的小城市变成全球富饶之地,每年吸引至少6万名影人和20万名游客,增加了许多就业和服务机会。电影节创造直接工作岗位3000多个,数千辆汽车得到租用,租费达数百万欧元。电影节在11天期间所创造的直接经济价值达2亿欧元,间接经济价值达7亿美元,这一重大节庆真的成了戛纳经济的“火车头”。
中国电影和电影人跟戛纳电影节颇有缘分。早年有《十字街头》《梁山伯与祝英台》《闪闪的红星》《小花》《阿Q正传》等经典影片参加过戛纳电影节的展映。不久前去世的“影坛常青树”李丽华曾凭借《杨贵妃》一片获评委会奖,而成为首位踏上戛纳红地毯的华人女星。近30年来,中国电影则屡有不俗收获,《霸王别姬》首获最佳影片,葛优摘取过最佳男演员桂冠,巩俐出任过评委会主席,章子怡、舒淇、范冰冰等获邀任评委,戛纳也是导演贾樟柯的福地。
“中国电影是独特的,应该拍自己风格的影片,应该有自己的美学品格,有自己的讲故事方式和节奏,还有自己的表演特色。我们需要用这种种特性来丰富戛纳电影节。”电影节艺术总监蒂·弗雷莫寄语道。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