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简介: 1943年3月8日,罗斯福最后决定1943年美国在华的主要方案是:成立美空军十四航空队;逐渐增加其空军实力,使之达到500架飞机;在设备许可情况下中印空运数量每月应增至1万吨。11日美
从美空军十四航空队成立到中国上空空战的结束
1943年1月,在摩洛哥卡萨布兰卡举行的会议上,罗斯福强调了扩大美驻华空军部队的政治利益,认为定期轰炸日本“将大大地鼓舞中国人民的士气”。在会议结束后致蒋介石的电报中,罗斯福保证决心立即增援陈纳德。3月8日,罗斯福最后决定1943年美国在华的主要方案是:成立美空军十四航空队;逐渐增加其空军实力,使之达到500架飞机;在设备许可情况下中印空运数量每月应增至1万吨。11日美空军驻华特遣队正式改编为第十四航空队,陈纳德为第一任少将司令。该队在编制上系从第十航空队独立出来。其主要任务是:保卫自身在驼峰的运输线;搜集和破坏日军飞机与部队营地;轰炸日本在华军事设施;轰炸中国海岸与岛屿附近的日本船运;在印支、缅泰及台湾破坏敌军供应与军事设施;鼓励中国的抗日并以一切可能方式支援地面部队。
然而,尽管第十四航空队得到罗斯福的支持,但这并不意味着从此陈纳德就能顺利实现自己的军事计划。相反,由于当时滇缅公路仍未打通,十四航空队的给养仍只能依靠从印度飞越喜马拉雅山到昆明的驼峰运输线(如果连从美国送到印度的路程,运输线长达1.4万里),美空军运输大队虽尽了很大努力,运到昆明的物资仍有限;加之,第十四航空队仍隶属于史迪威之下,物资分配权也由史迪威掌握,因此陈纳德仍无法获得物资上的优先供应权。史迪威认为在收复缅甸之前十四航空队只能获取有限物资中的3/8。更不幸的是,驼峰运输线在1943年4月又因雨季的提前到来而几乎完全阻断。在4月头10天,原定有245吨物资可送交十四航空队,结果,只送到了45吨,航空队的活动只好暂时停止。事实上4月只有一次飞行任务,即24日9架B-25型轰炸机出袭在缅甸的一个日军基地。
美空军的这种情况,给了日本以可乘之机。当时与在华美空军作战的日本空军,拥有战斗机200-250架,轰炸机50-100架。在1943年2月底制定的“帝国陆军对华作战指导计划”中,日方已决定“1943年春季以后及时加强航空作战”,“遏制敌空军蠢动”是日军的主要任务;为此还拟增加战斗机、轰炸机各两个战队以击破中国内地特别是西南方面的在华美空军。3月末日第三飞行师团首先从广州攻击桂林;4月初衡阳、零陵、建瓯美军前线基地也频遭日机袭击;日机从3月30日起针对丽水机场的情况连续三天累计80架次进行轰炸;4月22日日机以44架之众进袭零陵,同时对云南驿美机场也进行轰击,美机损失17架;4月29日31架日机再次进攻桂林,迫使美机向后方转移。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方面建议罗斯福召集史迪威与陈纳德回华盛顿面议,与此同时宋子文又向霍普金斯表达了中国政府希望将5月至7月中印空运物资拨与第十四航空队,以便向日军发动空中攻势。4月底陈纳德抵美后,又向罗斯福面交了1943年下半年的空军作战计划。主要内容有:第十四航空队准备从7月起用两个月争取在中国的制空权;之后分三期展开攻势摧毁日本的运输线与本土;补给方面,7月至9月,月需4,700吨,9月以后月需7,100多吨;在六个月中拟炸毁日本船舶60万吨。考虑到以上计划,尤其是第十四航空队面临的处境,罗斯福决定立即采取行动以满足中国方面与陈纳德的要求。5月在华盛顿召开的三叉戟会议上,罗斯福明确主张从每月越过驼峰的7,000吨物资中抽出4,700吨给予驻华美空军,而对史迪威的反对意见不加理睬。为提高驼峰运输量,罗氏还在会后另派一军官去主持空运工作。这样一来,驼峰空运吨位开始增加,从5月的3,000吨增加到7月的5,500吨。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