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荆轲刺秦王这幕壮剧,历来有赞有弹,比如说,陶渊明盛赞荆轲的侠义勇烈,柳宗元则批评荆轲的浅见寡谋。同样是《咏荆轲》,他们竟吟咏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意味。陶渊明的《咏荆轲》可以成为千古名篇,不仅以诗艺取胜,以热情取胜,而且以历史观取胜。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召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大方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探索网配图
商音更流滋,羽奏勇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要问什么古诗能使人读后荡气回肠,这就是一个现成的范例。一向只被人认定有清奇逸气的陶渊明,胸中居然也有跌宕豪气,这岂不令人吃惊?他对荆轲刺秦王的壮举大加赞誉,对荆轲功败垂成、身遭显戮的命运则深表同情,他的历史观彰显无遗:反抗暴君的义士永远值得留念。不必说得太直白,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