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骗很多年:“辣”根本不是一种味道

2017年5月15日00:24:45科学探索130阅读模式

你喜爱吃辣吗?你会怎么形容“辣”的滋味呢?不过,科学家研究发现辣并不是一种味道,为什么这么说呢?

辣,是许多美味佳肴的特色之一。如果“辣”得恰到好处,食客们吃得畅快淋漓的同时,常会赞美技艺高超的厨师充分满足了他们的味觉。

如果这时候有人冒出一句:“辣不是一种味道……”恐怕没人会相信,但这确实是现代科学的普遍看法。

味觉是检测物质化学成分的感觉,起始于分布在舌表面等处的基本功能单位——味蕾。味觉是进食时进行自我保护的最后一道屏障,告诉我们哪些东西具有营养,哪些东西摄入后于健康不利。

科学家证实,“味道”虽然千姿百态,但归根到底,可按所代表的化学刺激不同,分为最基本的五种:甜、咸、酸、苦、鲜。

味蕾和味细胞

食物如果富含碳水化合物,尝起来就是甜的。一般来讲,甜味总是让人愉快的,诱使人大量食用来补充能量。

咸味代表的是钠、钾等离子的存在,提醒我们适量摄取可以满足身体对无机盐的需要。轻度的酸味也常受到欢迎,因为蔬果往往具有这种味道,而且酸味一定程度上也和咸味一样与金属离子相关。

然而,食物太酸通常是腐坏的征兆,因而受到多数人的排斥。

苦味毫无疑问很难让人接受,从起源上讲,它意味着某些植物的茎、叶、果实看来光鲜可人,却暗藏有毒有害的生物碱,即使进入口中也应该马上唾弃。

鲜味则是许多氨基酸特有的味道。氨基酸是高营养物质——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富集于鱼、肉、菌类等食品中。老饕们迷恋 “佛跳墙”“腌笃鲜”等鲜美菜肴,生物学原因就在于此。

味觉系统对不同味道的灵敏度是截然不同的。对甜和鲜的检测比较迟钝,并不代表我们对鲜美的食物不感兴趣,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发现最具营养价值的食物,而不是能吃的都吃,从营养学的角度看那是“事倍功半”。

相反,味觉对代表有害物质的苦味实行接近“零容忍”的“政策”。一定量的甜味物质也许刚刚能被味觉检测到,浓度仅是其万分之一的苦味物质却足以让我们“苦不堪言”。

那么,辣“味”呢?它的任务也和甜、咸、苦、鲜一样,是告诉我们摄入口腔的东西有无营养或毒性吗?非也。

所谓“辣”,其实是一种轻微的“痛”,或者说,是由分布在舌头上的、感受伤害性刺激的神经末梢,对辣椒素、酒精等物质做出反应的结果,并不能指示我们嘴里的东西是否适合食用。

辣的感觉甚至不需要味蕾的参与,在向大脑传递信号时,走的也不是和五种基本味道一样的味觉途径,而是更依赖于伤害性感觉传递的通路。

在伤口或者黏膜处涂上辣椒末,也能产生类似“辣”的灼烧甚至疼痛感,便是明证。

所以说,“辣”不是一种味道。当然,适量的辣能使食物更加美味却是不争的事实。

遗憾的是,其中缘由目前尚无定论,还有赖于科学家与美食家、厨师们联手进行探讨。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熬夜不睡觉 身体会有怎样变化 科学探索

熬夜不睡觉 身体会有怎样变化

18小时、24小时、36小时,72小时不睡觉,身体会有怎样变化?英国《每日邮报》详细报道了熬夜后大脑和身体内部产生的变化,正是这个「连锁反应」过程,导致了身体在第二天的一系列“混乱”。 18小时不睡:...
为什么说亚马逊雨林为地球的肺 科学探索

为什么说亚马逊雨林为地球的肺

亚马逊热带雨林( Amazon Rain Forest ,又译亚马孙热带雨林)位于南美洲的亚马逊盆地,占地700万平方公里。雨林横越了8个国家:巴西(占森林60%面积)、哥伦比亚、秘鲁、委内瑞拉、厄瓜...
2024年大事件预测(科学界) 科学探索

2024年大事件预测(科学界)

2024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据媒体报道,《自然》杂志近日预测了2024年值得关注的八大科学事件,从发布更先进的人工智能模型到量产抗病蚊子,这些重大事件将塑造科学研究的未来。 1,GPT-5有望亮相 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