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简介: 孔先生的老师很多,其中就有7岁的项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请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4、两小儿辩日
第二天一大早,孔子便遣弟子去找项橐交谈。
去的人回来告诉先生,项橐与几个小同伴们去东边看日出了。
孔子便亲身到村东去找。不一会儿便发现,项橐和另一个小孩,正站在池塘边争论着什么。
于是孔子便凑了过去,只见两个小孩争得面红耳赤。
另一个小孩指着太阳说:“你看!你看!早晨它像车轮子,中午就像个盘盂,这不是早晨离我们近、中午离我们远吗?”
项橐说:“离我们近必定晒人厉害,可早晨虽大,反而沧沧凉凉;但到了中午,却像火盆烤人,开水烫人。这是为什么呢?”
正当二人对峙不下时,见孔子来到,便讨教他。
孔子哼哼啊啊也没说出个所以然。(这其实就是中学课文《两小儿辩日》里的内容。)
5、不耻下问
这时,有一群鹅在池塘里哇哇叫着戏水。
项橐问孔子:“鹅的叫声为什么这样大?”
孔子说:“由于它的脖子长。”
项橐说:“蛤蟆、蛙子的脖子很短,叫声也不小。”
孔子又支支吾吾了。
项橐诚恳地说:“人们都说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伦纲常,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圣人,怎么这些事不给俺讲清楚呢?”
孔子长叹一声,俯下身子,对项橐和蔼地说:“后生可畏,你这孩子很聪明,也很懂得礼貌,我当拜你为师。”
回头对弟子们讲:“三人同行,必有吾师矣。要不耻下问。”
经孔子这一褒奖,项橐很快便名扬九州,震动朝野。
以后,各种史志典籍有关章节都有类似记载。
据《史记》说,秦国甘罗12岁拜丞相时,还拿项橐作比喻,说服文信侯吕不韦让本人出使赵国。
南宋大儒王应麟所编写的启蒙读物《三字经》,劝诸后生说:“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亦出于此。
小项橐年幼聪慧,固然可喜可爱;而孔夫子以圣人之尊,还能不耻下问,向小孩子讨教,更是可钦可敬啊!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