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不耻下问篇:七岁的老师项橐

2017年5月12日18:23:45历史解密1,494阅读模式

文章简介: 孔先生的老师很多,其中就有7岁的项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请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这个项橐,算不算史上年纪最小的“博导的老师”呢?看完下面的故事,答应已经不言而喻。

1、圣公项橐

项橐,生卒年、籍贯不详,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神童。

他虽然只有7岁,孔夫子却仍然把他当作老师一般讨教。后世尊称项橐为“圣公”。

小项橐长得眉清目秀,水洗一般,无师自通,聪明过人。

他自小就喜欢观察事物,遇事好打破砂锅问到底。他提出的问题,好多大人都难以回答。

夏天,项橐见电闪雷鸣,瓢泼大雨随之而降,就问父亲:“天为啥打闪打雷?”

父亲说:“是天老爷让打闪娘娘照明,他打雷轰劈坏人和妖怪。”

项橐反问:“那坏人和妖怪只有夏天有,冬天没有吗?”

父亲张口结舌,说不出道理来。

俗话说,“话没腿,走千里。”

一个7岁小孩竟这样聪明机灵,很快传遍了四面八方,也传到了正在周游列国的孔老夫子耳朵里。

孔子想借东游看海,来会会这位神童。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孔子“患不均”是指“均田”而非“均贫富” 野史秘闻

孔子“患不均”是指“均田”而非“均贫富”

人们是从社会财富分配的角度来理解孔子的“患不均”论的,它讨论的是贫富差异的问题。笔者以为,这种理解是简单的,片面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误读。 “患不均”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论语·季氏》中,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