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实干之路
以上的三条路,不是太过消极就是太过激进,皆不可取。其实只需勤奋努力,也能在考场之外获得一番成就。比如明朝的李时珍,经历了三次科举失败之后,开始弃文从医,写出了伟大的《本草纲目》。我们真该庆幸李时珍科举落榜了,要晓得从古至今状元可以有无数个,但像李时珍这样的千古名医却是可遇而不可求。
探索网配图
“半个完人”的曾国藩也是一名学渣,两次会试都名落孙山,终于在第三次考了一个“同进士”。这种反差就好比本来想考清华北大,结果上了一所野鸡大学。但曾国藩并没有灰心,他通过日后的努力,最终成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
如今常常有人拿科举比照高考,这种说法是不严谨的。科举状元全国三年才出一个,高考状元一年全国每省一个,这含金量也差太多了。在古代一旦通过了科举,就具备了当官的资格。但如今参加完高考,还要继续上大学。假如真要比照,科举更类似如今的公务员考试。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其实不管什么考试,考场不等与人生,低分未必低能,只需走对了路,也能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