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字飞卿,是如今的山西祁县人,他的祖先就是大名鼎鼎的唐初宰相温彦博。也许是祖传基因强大的缘故,他从小就机警聪悟,多才多艺,不但写得一手好文章,一次运笔疾书写成上万字又擅长弹琴和吹笛子,也不挑三拣四,只需带弦带孔的,都能拿得出手。他说:“有弦就弹,有孔就吹,何必非要爨桐琴和柯亭筒不可呢。”
探索网配图
温庭筠有一个外号叫做温八叉。原来唐朝大学考试,分好几门,有明经,有进士等。明经就是靠儒家经典,只需考生记忆力好就行,不太需要发挥。进士就不一样了,唐朝的进士科要靠诗词歌赋,要的是文采飞扬。但也不能随心所欲地飞扬,不然考官没有一个判断的标准。所以每次进士考试,都要须押官韵写诗。有了限制,考生难免要愁眉苦脸地构思打草稿,但温庭筠不管这些,他从来不费那个功夫,考试的时分,靠着书案笼着手,随口一出就是一韵,笼八次手,八韵就成了,因而人们叫他温八叉。
由于温庭筠天分比较高,标题做的很快,做完了,闲的没事干,就协助别人写标题,做枪手。又由于这个缘故,考官都比较厌恶他,专门不让他考中。可怜的温大才子,纵然有天纵之才,没有主考大人的肯定,也是白搭。但凡有几分天才的人物,都有几分心气的。温庭筠一看考官故意找本人的别扭,索性不管了,吃喝嫖赌,样样沾手。平时跟歌女们混在一起吃饭喝酒,还时不时地卖弄一下本人文艺青年的魅力,写写多愁善感的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