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简介: 刘邓大军进击中原 三军“品字形”是如何遂演变成的呢?刘邓大军是指以刘伯承、邓小平为首的大军,是中原野战军的别称。
在晋冀鲁豫野战军方面,早从1946年底起,中央就已多次致电刘邓商讨外线出击方略。“内线作战,歼灭敌人一半左右,失地大部收复之后,应照前计划以主力向中原出动”(1946年10月29日电)、“来年春或初夏向中原出击”(1946年11月13日电)、“根据现在情形,打退敌战略进攻和自己的必要准备,战略出击须在今年六月或更迟一点”(1947年1月2日电)。后由于“我五师(即中原突围部队)在陕南、豫西、鄂西非常困难,如你们出动过迟即有失败之危险”,中央军委又于1947年1月18日要求刘邓提前于5月间以主力出击中原。但终因中原突围部队无法继续支撑,相继退出豫鄂陕和鄂西北,故3月6日中央军委又告刘邓推迟转入外线作战时间,而以在黄河以北解决王(仲廉)孙(震)集团,并调动吴绍周指挥之两个师到黄河北歼灭之,再南下陇海线为宜。最终外线作战方案于5月8日定论,“刘邓军仍按中央辰支(5月4日)电,争取于巳东前(6月1日)休整完毕,巳灰前(6月10)日前渡河,向冀鲁豫区与豫皖苏区之敌进击,第二步向中原之敌进击”。刘邓回电称准备不及,要求推迟至6月底出击,得到中央批准。
而在华东方面,用兵一贯行险的粟裕,却对渡江开辟新战场表现得极为谨慎。他委婉地向中央表达了自己的不同意见,认为华东部队渡江插入闽浙赣边作战的时机还不成熟,建议留在江北再打几个歼灭战为宜。作为当年“北上抗日先遣队”仅存的军事领导人,粟裕对这种无后方的长距离跃进作战之困难是有切身体会的。而最后的事实也证明,粟裕的忧虑并非没有道理。
最终,中央军委接受了粟裕的意见,即华东主力暂不渡江,而以一部转入中原战场协助刘邓作战。于是“两军过河,一军渡江”的战略构想,遂演变成为三军“品字形”出击中原。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