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简介: 古代征战史中,为什么面对久攻不下的城池也不绕道走?比如国史君在之前的文章中写过唐代的睢阳保卫战,在守将张巡的率领下,守军在无粮无援的情况下宁可自相残食也誓死不降。
三、后患无穷
张巡在解释自己为何要誓死保卫睢阳的时候说到,睢阳虽然并不是非常重要的咽喉要地,但是只要他们攻不下来,就会有腹背受敌的危险。也就是说,如果敌方有“聪明”的将领,选择绕过城池继续前进,那么就必须要分散兵力,时刻提防后面有没有人“捅刀子”了。
四、围城打援
有时候,你看起来他们傻傻的,但是久经沙场、饱读兵书的将领们的本事可都不是盖的。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是要对着一座小城死磕,而是在打援军。就像国史君之前写过当年契丹包围了宋朝守将刘廷让,刘一直向外求援,可是友军李继隆一直作壁上观,因为他看出了契丹围城打援的计谋,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也不敢贸然行动。
另外,有时候宁可拼了老命也不绕道走,是因为这个地方必须要打下来——这里是敌方都城!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