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很多南京人喜欢到明孝陵石像路欣赏那些神道石刻。不过,相信很多看过明清其他皇陵石刻的人会产生疑问:只有帝王和王公大臣才享有的神道,其两边的石刻该当至精至美来意味权贵吧。然而眼前的这些,作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神道石刻,能否有些“粗犷有余精美不足”呢?尤其是那矮小俭朴的无鞍石马,甚至远不如有的明初功臣墓前的石马精美呢。
有了凤阳的前车之鉴,朱元璋不再追求华丽
其实看明初皇陵石刻,不可单单只看明孝陵,还应该看看在同一历史时期营造的其他二陵,即明祖陵(江苏盱眙)和明皇陵(安徽凤阳)。将三陵比照,就可以发现明孝陵的“普通”之中,含着“有心”。
要论明初皇陵的营造,要从营建中都凤阳讲起。当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一度想以故土凤阳作为中都,于是在凤阳大肆营造宫室,雕龙画凤,一切可谓精美。从现今中都凤阳故宫遗存还可看出当年华丽程度。在营建凤阳中都的同时,也开始为朱元璋父母营造明皇陵。其工程之浩大可想而知。
探索网配图
不想此举遭到群臣反对,缘由大略是:凤阳并不合适作为都城,不能由于是皇上您的故土就执意勉强为之。此外,营造如此奢靡、耗费宏大的工程,和元末劳民伤财骄奢淫逸行径有何不同?群臣的意见犹如当头棒喝,把朱元璋敲醒了,遂停建中都,开始着力营建南京城。
有了凤阳的前车之鉴,朱元璋下令营建南京城之原则就是不求华丽,但求坚固。事实上也做到了,南京城墙历经600多年风雨,甚至在日军炮火下仍然顽强挺立。
由此可见,中都凤阳与南都南京两者营造思绪完全不同:中都凤阳以奢侈丽为目的,南京以坚固俭朴为宗旨。本来预备营建中都的那些材料,大多被运往明皇陵继续运用了。所以在洪武十四年(1381)前后开工的明孝陵,往往只有比较简单的卷草纹等图案,和中都的精雕细刻构成鲜明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