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定要让剩下的那些死心眼子见识见识我的厉害......因而,大明开国以来又一场大屠杀序幕,这种在历朝历代都极为稀有的规模的殉难现象,就这么上演了! 追溯到,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打进南京城时,仅有25个“识时务”的建文朝大臣在兵部尚书茹瑺的率领下,手举降表出来迎接朱棣,朱棣很是恼怒:整个建文朝不少于600个大臣,却仅有20来个投降,由于建文四年为壬午年,人们便将建文忠臣及其亲人和支持者蒙受的屠戮称为“壬午殉难”,其中大约有100多个文臣学士被杀死。
探索网配图
在清军打入北京时,崇祯朝殉节的大臣都寥寥无几,遁迹拒降者也没多少,而建文朝臣“在其任遁去者,463人”,但是按理说,异族的入侵更应遭到正统观念的排斥才对。若只是由于正统观念作祟,是不能解释为什么从建文到永乐文臣学士较少投降这一现象的。
那到底是何缘由导致建文朝竟有如此多视死如归的“愤青”呢?
第一,建文新政得人心,特别得到江南人民拥护
建文帝得人心的根本缘由是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他对大明帝国臣民推行了以宽仁为核心的新政。如洪武三十一年,刚刚上台的建文帝就下令“省并州县,革冗员”,仅过了一个月他又“诏行宽政,赦宥罪”,到了年底,再次“赐天下明年田租之半,释黥军及囚徒还乡里”。建文元年,他又“诏告天下,举遗贤。赐民高年米肉絮帛,鳏寡孤单废疾者官为牧养。重农桑,兴学校,调查官吏,赈济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