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讨- 人类的身体机构属植食性动物,不适于食肉,我们的祖先不断都是吃肉的,难道不是吗?
不!经过许多近代的研讨讨论,科学家们得到的结论是,早期的人类,除非是在极其危急的状况下,否则他们是只吃蔬果而不吃肉类的。直到后冰河时期,他们平时所需的水果、坚果与蔬菜不敷所需,为了活命,他们才开始吃动物身上的肉。不幸的是,过了冰河时期,吃肉的习惯却延续了下来。这或许是出自需求(如住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习惯、环境,或由于缺乏适当的知识。然而,在历史上却仍有许多个人或团体,由于他们体认到单纯的食物对于健康、心灵的凈化、精神的提升有着严重影响,因而仍坚持做为素食主义者。
祖先其实是素食者
人类吃肉合乎自然吗?不!科学家们晓得任何动物的饮食必然与他的生理结构有关。人类的生理结构与消化系统,完全不同于那些肉食动物的。如今按照饮食习惯,将脊椎动物分成3类:肉食动物、草食动物与果食动物。我们细心地看看人类到底合适于哪类食物。
肉食动物,包括狮子、狗、狼、猫等,都具有许多特异的特征,使他们在动物王国中与其他动物有许多不同。他们的消化系统肠子都是非常简单而短—只有身体长度的3倍。这是由于肉频腐败得很快,而这些腐败物在体内停留太久将会毒化血液。所以他们就演化出较短的消化管道,以便排除腐败的肉类避免产生细菌,并且他们的胃部所积聚的胃酸含量甚多是非肉食动物的20倍。如此强酸环境才足以消化肉与骨头。
祖先其实是素食者
肉食动物大多在凉爽的夜晚出外猎食,而在白天睡觉,所以他们不需要汗腺来分发体热。因而他们是由舌头,而非皮肤来分发热度。而素食动物,譬如牛、马、斑马、鹿等等,把大多数的时间花在太阳下去寻找食物,并且经由皮肤蒸发以疏散体热。但是肉食者与素食者之间最大的差异乃在于他们的牙齿。一切的肉食动物,除了利爪之外,主要是靠牙齿来捕杀其他动物。他们以强有力的下巴,锋利而突出的犬齿去撕裂肉块。而素食动物用来磨碎食物的臼齿,他们却没有。肉类与谷类不同之处,就在于肉类不需在口中多加咀嚼,先消化一部份。它大多在胃与肠中消化就可以了。譬如说,一只猫就几乎完全不懂如何咀嚼食物。
祖先其实是素食者
果食性动物,这些动物主要是包括了人猿。这些猿猴主要是以水果与坚果为主。它们的皮肤上有数百万的毛孔以供流汗之用,它们也有臼齿来磨碎咀嚼食物。他们的唾液是碱性的,并且,就像草食性动物一样,它有唾液素以事先消化食物。它们的肠子旋绕得很多圈,并且是身体长度的12倍,以便慢慢消化水果与蔬菜。
人类的特征在各方面都与草食性和果实性动物极为相像,但是与肉食性动物却极为不同。这在底下的表格中可以很明显地显示出来。人类的消化系统、牙齿、下巴结构与身体功能,与肉食动物是完全不同。正如人猿,人类的消化系统是身体的12倍长且充满皱褶(人肠子长度是身高4-5倍。身体约占身高1/3,因而肠子至少是躯体长度的12倍以上。)这为的是慢慢消化水果、蔬菜、种子。消化一顿米饭+豆腐的食物,只需5小时,同等分量的牛排,则要18小时。吃进肚里的肉,在人类先天不顺应消化肉类的肠壁中慢慢前进,大概需要5天才到达排泄器官而放出体外(素食食物只需一天半)。这些腐肉的毒慢慢腐蚀肠壁,很容易构成直肠癌、结肠癌等等不治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