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简介: 同性恋,又称同性爱,是性取向之一,是指只对同性产生爱情和性欲的人。那么在古代古人是如何称呼同性恋的呢?
同性恋,又称同性爱,是性取向之一,是指只对同性产生爱情和性欲的人。那么在古代古人是如何称呼同性恋的呢?今天小编为你带来古代同性恋的多种叫法及来历 。
关于同性恋现象的历史,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说:“杂说称娈童始于黄帝。”假如此说记载可靠的话,那么同性恋的历史是相当之长。而在后来各朝代的史料当中对于同性恋都有记载。据史料统计,各朝代史料当中关于同性恋的记载次数之多少,如下图:
古代对于同性恋的叫法可谓五花八门,比较常见的,比如代指男同性恋的有余桃、断袖、安陵、龙阳等;代指女同性恋的有磨镜、契若金兰、菜户对食等。那么这些称谓为什么就代指同性恋呢?其实每一个叫法之后都有相关的典故或来历。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
余桃
“余桃”顾名思义就是吃剩下的桃子。这个典故在韩非子《说难篇》和刘向《说苑》当中均有记载。《说难篇》中说:“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闻有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犯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
卫君溺爱弥子瑕,弥子瑕将吃剩下的桃子给他吃,他说“爱我哉”。从此余桃就成了“同性爱”的代称。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