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主持修建纪念园
走近显龙山麓,苍松翠柏掩映下是一座米色花岗石牌坊,完全是民国时代的建筑风格,高约两米,门额上刻隶书“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园”,左右两侧的门柱上镌刻着一副对联:“此日园林簇锦绣,当年勇烈动山川。”穿过石坊,可看到其背面横额刻着“努力革命”,左右门柱上刻的对联是“尺山尺水永留血迹,一花一木想见英风”。落款均为“民国二十五年十一月 冯玉祥”。
这是我们今日所能看到的纪念园的第一座建筑,而在早年间,石坊前还有一座纪念堂,堂后还立有经亨颐撰并书的记述滦州起义经过的《滦州起义纪略》的一座方形石碑,令人惋惜的是,这组建筑早年被毁,已无迹可寻了。
从石坊直到显龙山的山顶,是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纪念园中的建筑依山势排列在这条中轴线上。石坊后原是一正方形碑亭,今亭已圮废,尚余一座建在石台上的汉白玉石碑,其通高2.85米,正面镌“辛亥滦州革命诸先烈纪念碑 冯玉祥”,碑额是极富时代特色的青天白日党徽,四周环以山、云纹的图案。碑的阴面镌刻的是“冯玉祥恭录”的《国民政府优恤滦州殉难诸先烈明令》。文中高度赞扬了诸先烈的牺牲精神,及追赠殉难烈士王金铭、施从云、白雅雨三人为陆军上将,孙谏声等十一人为陆军少将,并均照阵亡例从优议恤,同时还要求山东省政府在泰山建立滦州起义烈士专祠,冀察政务委员会在北平西山建衣冠冢和纪念塔,在中山公园建立王金铭、施从云纪念铜像等内容。
自石碑后沿青石板山径拾阶而上,可达位于山腰的平台。平台范围约30平方米,正面前方及两侧原有石护栏,今已不存。平台中央矗立着一座八棱形上锐下丰的汉白玉石幢,高3.88米。幢身正面镌“辛亥滦州革命先烈衣冠冢”,列有十四名烈士的姓名及追赠的军衔,碑首饰以精美的青天白日党徽及水云纹图案的浮雕。碑阴是时任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撰并书的《辛亥滦州革命先烈衣冠冢铭并序》,铭文为“赫赫先烈,耿耿孤忠。弓能射虎,剑欲屠龙。生为神将,死为鬼雄。一日碧血,千年白虹。辛亥之役,革命前锋。遭时多难,败乃成功。歼我士卒,葬我元戎。裹尸不得,掩骼无从。乃葬衣冠,标识幽宫。汤山莪莪,温泉溶溶。厥旌冷圹,亮节英风。赖有国典,褒恤尤崇。刻铭勒石,昭示无穷。”韩复榘后来虽然在抗日战争中被军法处置,但不能掩盖他早年的功迹。韩复榘也是滦州起义的参加者,他对诸先烈怀有的感情是真切的,文笔自是沉痛与激昂。
民国将军题词者甚众
除了韩复榘写有铭文外,为革命烈士们题词的民国将军甚众。邓哲熙的题字已不存,而秦德纯、冯玉祥、张自忠、赵登禹、陈继淹、刘汝明所书“碧血千秋”、“国民先觉”、“英灵宛在”、“杀身成仁”、“革命遗迹”、“永昭未来”等题字仍存。这些题字者中有几位牺牲在不久后爆发的抗日战争中,他们正是受到先烈精神的感召,用自己的鲜血践行了对国家和民众的承诺。
衣冠冢后是一面290平方米的巨大石壁,平整的石壁上镌刻着冯玉祥将军书写的《礼记·礼运篇》,书写的正是先烈们为之抛头颅、洒热血追求的“大同”世界的理想。
石壁之上的显龙山巅是长宽各10米,高1米多的石台,周边以石栏缭绕,台上矗立着高12米的白色花岗岩纪念塔。塔为八角七层密檐式,各层塔檐覆灰色筒瓦,檐间各面饰以青天白日徽。一级塔身各立面高1.22米,宽0.66米,其中几个立面上是题字。正面题字是冯玉祥将军题写的“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塔”。第二面题字的内容是“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塔铭 邹鲁撰并书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第六面是“滦州烈士纪念碑记并铭 国民政府司法院院长居正撰并书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第七面题字是“滦州起义诸先烈纪念塔铭 冯玉祥敬书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第八面的题字为“辛亥滦州革命死难诸先烈纪念塔铭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 三原于右任敬书”。须弥式塔座上每面也都有“勇继黄岗”、“英光万古”、“气壮山河”、“光同日月”、“浩气凌霄”、“永垂不朽”、“彰勋阐烈”、“舍生取义”等题字。石台的基座南北两面的石壁是冯玉祥将军所题长宽各1米的汉隶“精神不死”、“浩气长存”。方寸之地,汇聚了众多民国名人的手迹,真是弥足珍贵。前人礼敬先烈之情,更是令人感慨。
瞻礼辛亥滦州起义先烈纪念园,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纪念园内空寂寥落,少有瞻仰凭吊者。时间会让人淡忘,普通民众牢记的是胜利的武昌起义,而失败的滦州起义则被湮没。希望大家通过此文了解滦州起义,记住英烈们的壮举。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