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平
目前所见《饥荒》文稿,系译者自存的英文打印本,但毕竟不是经过编辑的定稿,未免存在舛误,遗漏,和前后矛盾之处。也就是说,就未刊稿从事回译,要比通常的文学翻译,还要多出一个前期准备,即以文稿释读为基础的文本鉴别和厘定。唯有对英译稿进行考证、研究和完善,才有可能使随后的翻译和修正,不会因为误入歧途,留下或多或少的缺憾。
【释读】
原稿辗转保存,历经六十余载,依然大体完好,只有不多几处,微见瑕疵。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打印墨色不匀,再加岁月磨蚀,致使部分文字漫漶;二是未经编校,文稿有讹误,亦可见缺漏。因此,动手翻译之前,要进行释读和校勘,即参照一九四六年版《惶惑》和《偷生》,一九五〇年《小说》月刊连载的《饥荒》章节,以及一九五一年版哈考特版本,判别原译稿和原著的差异,同时辨认模糊字词,标记拼写异常与错误,以及语句缺失。
《饥荒》未曾全文发表,全面校勘译稿,自然无从谈起。但故事的连续性、人物的发展和情景的呼应,加上哈考特版对原著的后半部,尚有难得的保留,又能使译稿得到部分校勘,从而确定译文中明显的专有名词变化。此外,在错译鉴定和语句补阙方面,类似“理校”式的“对勘”之法,也能收到一定之效。
比如,在第二十五章,日本宪兵来巡查防空准备,责打李四爷失职,遭到反抗后兽性发作,“四双后跟带着钉子的靴子,像四辆坦克车似的,一齐向老人的两条腿踢过来”(Four pairs of boots like four tanks with nails on the heels kicked together at the old man’s legs)。单就句子本身而言,看不出什么毛病。但就上下文看,即会想到两个宪兵,不可能有“四双”靴子。因而,可以断定第一个“four”,乃“two”之误,正确的句子当是“两双后跟带着钉子的靴子,像四辆坦克车似的,一齐向老人的两条腿踢过来”。这个推断,在哈考特版第三部第十八章中,也能找到支持:编辑似应发现错误,故而改之为“宪兵的靴子凶狠的踢向老人的双腿”(The boots of the gendarmes kicked viciously at the old man’s legs)。
又如第三十四章开头,有这样一段话:
The children wanted to fire crackers, but could find none in all Peiping. one wipes the dust off a table. War is a serious illness of mankind. When the human race has been ill 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recover?
译成中文就是:
“孩子们想放鞭炮,可是全北平,一个都找不到。擦掉桌上的灰尘。战争是人类的一场大病。人类生病了,完全康复需要多久?”
第二句明显是残句,和前后文都不衔接。原句是什么呢?
对比哈考特版,在第三部分第二十六章,能看到原稿虽经删并,仍有一句完整保留:“一个被征服的国家的悲伤与苦痛,不像是桌上的灰尘可以抹去,是不能被胜利给扫除净尽的”(The sorrow and pain of a conquered nation could not be swept away by victory as one wipes the dust off a table)。
可见,完整的原句就是这一个,找不回整句,无以补阙,更遑论全篇还原。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