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军老兵40年后重回唐山 披露当年救灾细节

2017年4月11日14:06:34历史解密1,168阅读模式

依依惜别于唐山

平平淡淡是体验不了一个人的,最能考验人是在危险的时刻,艰苦的环境,在生死关头中不能胆小如鼠。革命军人的真正的气质是泰山崩于前面色不变,这才是英雄好汉。在唐山的日日夜夜里,在轰轰烈烈的战斗中,很有意义,确实弥足珍贵。指战员们愿意长期在这里,为老百姓重建家园贡献力量。

1976年10月,因38军另有新的艰巨任务,要返回营房。他们为了不给人民群众增加新的负担,对撤离唐山的行动予以保密。同时,也没有给驻地群众打招呼。

是啊!回想起在唐山战天斗地100天的经历,令人难以入睡。他们挖尸体,救人,帮灾民搭防震棚,抢救国家财产,搬运伤员,给灾民送衣服,送食物,帮他们度过了难关。战士们是那么的可爱,历尽磨难,无所畏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是人民解放军的力量源泉,是基石,是动力。他们夜以继日地战斗,以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使灾区人民重新点燃了生的希望和对前程的美好憧憬。

起床,起床,起床啦!没有军号声,没有口哨声,指战员们小声传递着命令。他们静静地起来,没有刷牙,没有洗脸,饭都没吃(准备了干粮和水在行军中吃),生怕惊动人民群众。汽车发动机响了,他们迅速乘车。

一辆接着一辆军车在行进!指战员们望着唐山大地,感慨万千,千言万语,但此时却无言,凝视着前方。第38军从红军长征到延安,从平型关大战到山东,从北打到南,抗美援朝中的“万岁军”。而今,在唐山救灾中,又被人民群众称为“最可爱的人”。

当汽车快行驶到唐山的必经之路时,突然看到成千上万的群众守候在道路两旁,不远处还有黑压压人群正在涌来。显然这是唐山市政府指挥部组织的,以及人民群众自发的意愿。他们在巡视着一中老师们的身影,而此时一中群众也在寻找他们。

看到了,看到了,唐山一中教职员工,也在欢送他们!此时,军民双方的眼神在对视聚焦着,热泪在涌动,这是战斗中结成的友谊,难舍难分。军车缓缓地行进,人民群众向车内扔着食品、熟鸡蛋,以及整箱整箱的水果……

《唐山抗震纪念碑碑文》中,是这样记载道:十余万解放军星夜驰奔,首抵市区,舍生忘死,排除救人,清城建房,功高盖世。

微信中的记忆片段

该连老兵去年成立了《永不消逝的电波》微信战友群。今年5月份崔昕去唐山探望母亲时,还参观了地震纪念馆等,并发图片到群里。一时间,40年前唐山大地震战友们的记忆,犹如放闸的洪水,倾泄而下。

彭福平:唐山大地震后,我38军先头部队112师334团特务连等于28日下午抵达震中!以后各大部队陆续进入唐山。

《113师无线连赴唐山抗震救灾人员名单》连部:张治岭、李天海。三台:陆光、张明树、刘宜功、彭福平。五台:路大宽、崔继领、马纪元、赵庆连、陶建国。六台:张林。八台:王灿勋、郑群晏、王盛华、屈伯峰、颜承训、莫子伦、牛卫东、赵胜玉。司机班:李跃升、张长坤。炊事班:葛永龙、谢长录。崔昕(8月份大学毕业后去唐山)

张治岭:救灾结束后,我连王盛华因表现突出,荣立二等功,1976年9月1日,他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唐山丰南抗震救灾先进单位和模范人物代表大会》。我无线电连荣立集体三等功,司机班立集体三等功,李跃升、张明树、张治岭等立三等功,陆光受到通令嘉奖。

张治岭:余震几乎天天都有,大的余震也不断。一天,师里给我连一头羊,我和几个战士在地上扒羊,突然听到轰隆的响声,大家迅速地爬在地上。炊事班临时搭建的烟囱也倒了。我抬头向远处看去,大地像水的波纹一样,滚动,向前延伸,最后消失在天边。

中乐,你的亲戚也在唐山找过我们。

胡中乐:是的,治岭。因我在保定电台值班,没去唐山救灾。我的二伯父、伯母等住在唐山。二伯父是抗战老兵,原67军,后转业到唐山。地震中,大嫂保护小儿子时儿子死亡,二嫂怀孕死亡。记得1975年初,38军在拉练演习中经过唐山,我请假看望二伯父,当时我的军衣破了,二嫂(大家都叫小芬,评剧团的演李铁梅)给我缝军衣的动人场景,历历在目。十分伤感!(注:胡中乐于2009年写成《万岁军》电影文学剧本)

王盛华:在去北京的车上,我和338团团长郭忠田坐在一起,他的腿也因抱尸体留下的液体被感染,起了许多红斑。郭团长说:“唐山地震,是我打了这么多年仗,见到最惨烈的。”(郭忠田曾在抗美援朝中,荣立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的称号,曾随毛泽东主席和林彪元帅赴苏联受到斯大林的接见)

离别唐山后不到一个月,一中校领导崔绍曾和张树田、王硕云老师,专程去保定看望我们通信营指战员。那天晚上,军民又一次团聚,大家在患难中并肩战斗结成的友谊,无法言表,只能用浓烈味道的白酒,以释心怀!(注:尔后,几十年来我们与一中老师们一直保持着联系)

常式宪:感人呀!战友。患难见真情。

崔昕:唐山地震灾情惨烈世界罕见,但如同凤凰涅槃,英雄的唐山人民浴火重生,如今的她已面貌巨变,富强美好!为纪念唐山抗震救灾40周年,老战友们决定重回故里。为此,特成立了组委会,并由张治岭、陆光、徐航、彭福平等人负责,(注:崔昕,曾担任无线连指导员、338团政治处主任、师坦克团政委)

徐航:唐山一中历史悠久,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曾在该校读书。李大钊先生于1927年4月28日壮烈牺牲,时年38岁。

雷鸣:很可惜,当时我留守保定没去唐山。夫人石军燕在军队医院,那段时间里,她们在抢救从唐山运去的大批伤员。我们虽然现在澳大利亚,但决定7·28前赴唐山与战友们共同纪念抗震40周年活动。

徐建春:父亲是老红军,要继承先辈遗志。当看到纪念文章后,我不禁热泪盈眶,时隔40年,仍然能感觉到壮烈难忘的场面。同时,也给后世留下精品。

崔智:7·28大地震中,部队迅速分成前方和后方,即唐山一线为前方,留守保定为后方。我积极要求去抗震救灾第一线,但命令如山倒必须服从。我和战友们留在后方,大家昼夜电台值班,殚精竭力,出色地完成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战备任务。(注:崔智,原38军通信团团长,曾在中越自卫反击战中,有勇有谋,荣立二等战功)

唐山——永远的牵挂

周建华:得知老战友们将重回唐山的消息后,激动万分,故随笔。

一群老兵

鹤发童颜

一声令下

即将从东西南北出发

就像当年第一时间向灾区

集聚——开拔

重回唐山又去一中

只为一份40年的牵挂

那是一个惨烈至极的瞬间

强震使城市顷刻间变成废墟

在那艰难的日夜里

我们既保持通讯联络

又全力搜救群众

那是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

时光虽然过了40年

但牵挂丝毫不减

军民结下的战斗情谊

永远存留世间

……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历史解密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在清朝那个社会动荡、人民困苦的时代背景下,“典妻”成为了一个特殊而又让人痛心的现象。“典妻”,顾名思义,就是男性将自己的妻子“借”给他人,换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典主出于各种原因,将妻子暂时让渡给别人,让...
中秋节的情与诗 历史解密

中秋节的情与诗

马远〈对月图〉,描写李白“月下独酌”诗意。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这天正是合家团聚,品饼赏月,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 每逢中秋之夜,仰望天上的明月,异乡的游子们心中便升起无...
1939年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真相 历史解密

1939年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真相

1939年,南京日本总领事馆的两名职员突然离奇死亡,多名日伪政府政要中毒,在日本以及中国都引起过轰动,这就是著名的“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 关于这起“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随着战争的展开,被湮没在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