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军老兵40年后重回唐山 披露当年救灾细节

2017年4月11日14:06:34历史解密1,178阅读模式

原标题:40年后重回唐山的追忆

——原38军113师无线电连抗震救灾纪实

作者:胡中乐

——用铁锨、镐头挖,很容易伤人,所以直接用手挖、刨,指甲磨没了,成了血手。没有口罩和防毒面具,指战员们忍着臭味难闻,仍在拼命救人。

——第38军从红军长征到延安,从平型关大战到山东,从祖国最北面的松花江边打到中缅边境,抗美援朝中的“万岁军”。而今,在唐山救灾中,又被人民群众称为“最可爱的人”。

40年前的1976年7月28日,中国唐山发生强烈大地震,造成24万余人死亡,震惊世界,灾难极其惨重!

重回唐山受到英雄般的欢迎

【环球网军事-历史7月25日报道】今年(2016年,下同)7月19日,唐山市第一中学迎来不平凡的时刻!

40年前,曾参加过抗震救灾、原38军113师通信营无线电连的老兵们,从祖国四面八方以至海外,云集一中。40年弹指一挥间!昔日20岁左右风华正茂的战友们,现已鹤发童颜。唐山一中幸存的老师们,有的也是古稀之年。他们热烈拥抱,泪花涌动!

军民座谈会是由一中党办主任江晖和原无线连指导员徐航主持。

学校王卫国书记在致辞中说,40年前地震时,一中是38军与113师指挥所,当时学校人员和财产损失极大,是解放军拯救了我们,感恩之心永不忘。我代表一中师生对曾经战斗在第一线的无线连英雄老兵的到来,表示最热烈欢迎!对学校已退休的老领导、老教师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唐山一中已有114年历史,历经沧桑,是一所培养伟大人物的伟大学校。一中曾是我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先生母校,革命传统永继承。

无线连老兵、前38军副参谋长与中国地震救援队领队张明大校,在讲话中指出,今天我们终于实现了魂牵梦绕整整40年的夙愿,重新踏上唐山这片英雄热土。在大灾大难面前,唐山人民与解放军,书写了人间奇迹。在上午参观唐山市容时,昔日残垣破壁,而今浴火重生,壮观美丽。在原一中旧址,现在是唐山纪念碑前,我们敬献了花篮。如今的唐山一中新址,恢弘大气,驰名四方。

座谈会中一名50岁的王淑兰女士,在发言中几度哽咽。地震时她才10岁,父母震亡,是解放军挖出并埋葬,当时她只知道痛哭、痛哭。今天她向亲人解放军当面鞠躬“感谢”,终于了却了她40年来的缺憾!

当时学校的王戈非书记夫妇与两个儿子均遇难,无线连的战友们精心处理了后事。那时,20岁的王萍女儿,在山西28军服役,躲过一劫。今天她也来了,给战友们每人一本像册,以表感激之情。

老兵张治岭、陆光、王盛华等同志介绍了当时救灾的惊心动魄场景。崔昕说,唐山抗震精神,体现了人与自然界的抗争精神;希望同学们牢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学校的幸存者张树田和王硕云老师,当年与解放军共同奋战,并与战士王盛华保持了长达40年的友谊不断。张老师说,当时一中的女学生,给正在挖实验室物品的陆光台长带上一中的校徽,今天请同学们给每名英雄老兵各补带一枚!

座谈会后,大家参观了学校的李大钊纪念馆。在参观科技馆时,老兵颜承训激动万分,竟梦幻般地见到了他40年前,从废墟中拯救出来的朱鹮鸟标本。此鸟稀少,受到国际保护,中国人称为“吉祥之鸟”,是一中的镇馆之宝。

双方还交换了礼品。无线连老兵们签字的锦旗中书写着大家心声“追忆军民鱼水深情,弘扬唐山抗震精神”。胡中乐和屈伯峰分别创作了字画,“军民情深”和“鱼水情”情真意切!一中也赠送了他们的校史、发展、光盘等资料。

40年了,令人挥之不去的伤痛。对于唐山地震,人民子弟兵们一直不愿提及、不愿表功过去的救灾事迹。而且,当时也有保密上的原因,不能公开。

时任该连副连长的张治岭、三台台长陆光,以及王盛华、彭福平等同志,有着写日记的习惯,他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尘封40年的《日记》终于打开了。

1976年7月22日,“七六”军事拉练开始了,这是指挥机关,即我38军摩托化野战军,以及下属各师团三级,携带通讯工具的演习。3个师分布于内蒙、河北等地,113师去两合营和北水泉一带。

7月27日,“敌人”全部被歼灭,战斗演习圆满结束。师副参谋长张宝义做了总结。次日,大部队将返回保定驻地。

王盛华即兴写了首《打油诗》,···车行峻岭中,几过十八盘,巅顶望深涧,何曾思危安?中华好男儿,日宿复往还,为保江山业,辛苦我心甘。

27日晚,粮库的两只狗不停地叫着,不时把指战员们在睡梦中吵醒,狗叫声也没引起大家的注意。

28日凌晨,在睡梦中,113师无线电连副连长张治岭突然感到巨大的震动,把他惊醒,一下子坐起来,不好,是地震!赶忙叫起通讯员李天海,拿起枪和衣服往外跑。到院子里,已经听到有房屋咔咔的声响,他叫起房东,让他去通知村长,说是地震了,叫人们到安全地带。同时,又叫通讯员通知连队其他人。

张治岭边穿上衣服,边飞快地朝着电台车跑去。在跑的过程中,听到村里的钟声响了,并听到广播里喊“老乡们起床了,地陷啦!赶快往空地上跑。”他跑到电台车前一看,睡在车上的崔继领已经起来了,张治岭说:“地震了,快开机联络。”崔继领说:“我们约好的是6点开机呀。”“特殊情况,服从命令!”张副连长说。小崔马上开机联络。一会儿,通信员也来到电台旁对他说,全连无一伤亡。

呼叫,再呼叫,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呼叫基指,再呼叫各团。按规定,外出演习的师指挥所叫前指,留守大本营的叫基指。滴哒,滴滴哒,通了通了。大约20分钟后,小崔叫起来“连长,保定通了!”他们收到保定基指的电报,即刻送到机要科。此时,他们与各团保持随叫随应。不到5分钟,机要科送来一份电报,他们顺利发往师属各团。

原计划今天4点钟起床返回保定,地震提前十几分钟把他们叫起来了。早晨,演习车队通过集结地点——安平镇,一路上连续翻过几座大山。天下着雨,灰蒙蒙的。过涞源县时已是10点钟了,11点半在走马驿附近休息。

白科长带着第二电台车先走了,等第三电台车赶上时,看见二台车撞在一颗大树上,车头已经塌下去,张卫平头部受伤缝了几针,白科长、连文周和张震等人受轻伤。

从柴沟堡南下,跋山涉水,返回保定已是下午5点半,稍微歇口气,连队开饭了。是啊,早饭和午饭都饿着肚子,张副连长刚吃两口,营部通讯员通知马上去开紧急会议,便撂下饭碗,朝营部跑去。

各连的领导都到了。营长王德敏直入主题,说:“唐山发生地震,波及北京、天津。上级命令我们前去救灾,各连抓紧时间准备,安排好兵力,准备出发!”刚要走,营长叫住他说:“张副连长,你带全营的车去师加油站加油。”临走前,张治岭同副指导员齐福勤快速研究了一下(当时连长住院,指导员暂缺),并对食物等物资进行补充。

指战员们连续七天七夜的紧张奋战,已十分疲劳,有的人正在写家信,有的人把衣服泡在水盆里,还没来得及洗,便捞出拧干,带上军车···

车加满油后,沿着公路向唐山驶去。张治岭坐的是150瓦电台车主台,边行进、边联络。按规定,连长要坐在主台的位置,随时掌握情况,并上机工作。他带着24名战友去救灾,全连编制60余人,除了在保定留守的战备电台和情报站(负责对总部、军区和军部的战备执勤)外,可以说,连队已是全力以赴了。

部队沿着徐水、容城、霸县、天津、唐山方向的公路开进。车行至容城附近,天下起雨,感觉车总掉屁股,一会儿车停了。原来司机赵庆连趴在方向盘上不动睡着了。这时,通信科仇永久副科长对张治岭说:“司机太困了,不能再开了。”不一会儿,王营长过来问明情况后,决定让张副连长开车。说实在的,他心里没底,虽然训练过,但很少开,生疏。但命令必须服从,他便全神贯注地开起来。

到了霸县,发现师指挥车在此,李家荣副参谋长让张副连长车与他同行,60迈速度行进。过了一段时间,李副参谋长下车并着急地对他说:“再开快点儿,注意安全!”他说“是。”下踩油门,70迈!此时,电台车成了师指的头车。

下半夜,困劲来了,张治岭的两眼皮直打架,肚子又饿得咕咕直叫。为保证安全,他用钳子夹自己的腿,一痛,困劲没了,一会儿又困了,再继续夹。身旁的仇副科长,这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一个劲儿地抽烟,烟没了,还习惯性地做着抽烟动作,用两个手指头往嘴里移。真疲劳呀!

整整赶了一夜的路,28日当天已经行军一天,而连夜又要兼程,司机们困极了。陆光台长最担心张明树四川兵,生怕睡着,但他不停地嚼着辣椒,这一夜非常认真地开过来了。

上午,车队驶向天津郊区,车停下来。有许多灾民拦住军车,说村子里死了许多人,让去救。路边有一个接一个的灵棚,不时还有抬死人的过来。他们劝阻着老百姓,说我部任务在震中,后面还有队伍在救你们。老百姓说,宁河大桥断了,不通车了!还好,路让开了,部队继续前进。

师指查明情况后,证实宁河大桥确已断了,原定再走70、80公里就到唐山震中。师首长和作训科的同志们马上研究新的行车路线。

机要科的电报来了,发往师基指(保定)和师属各团。他们架起44米双极天线,把电报发出去。内容大意是:前进受阻,需绕行等。这样,部队绕武清、宝坻、丰润近200公里奔赴唐山。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历史解密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在清朝那个社会动荡、人民困苦的时代背景下,“典妻”成为了一个特殊而又让人痛心的现象。“典妻”,顾名思义,就是男性将自己的妻子“借”给他人,换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典主出于各种原因,将妻子暂时让渡给别人,让...
中秋节的情与诗 历史解密

中秋节的情与诗

马远〈对月图〉,描写李白“月下独酌”诗意。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这天正是合家团聚,品饼赏月,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 每逢中秋之夜,仰望天上的明月,异乡的游子们心中便升起无...
1939年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真相 历史解密

1939年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真相

1939年,南京日本总领事馆的两名职员突然离奇死亡,多名日伪政府政要中毒,在日本以及中国都引起过轰动,这就是著名的“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 关于这起“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随着战争的展开,被湮没在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