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商朝灭亡的牧野之战符合史实吗?有哪些记录不可信?

2017年4月11日14:02:17历史解密625阅读模式

文章简介: 牧野之战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进行的决战。近日读史书,发觉其中牧野之战的记录极不可信。仔细推敲一下史书中的记载,其中破绽

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进行的决战。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

《史记》卷四〈周本纪〉记载: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以大卒驰帝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殊玉,自燔于火而死。武王持大白旗以麾诸侯,诸侯毕拜武王,武王乃揖诸侯,诸侯毕从。武王至商国,商国百姓咸待于郊。于是武王使群臣告语商百姓曰:「上天降休!」商人皆再拜稽首,武王亦答拜。遂入,至纣死所。武王自射之,三发而后下车,以轻剑击之,以黄钺斩纣头,县大白之旗。

近日读史书,发觉其中牧野之战的记录极不可信。仔细推敲一下史书中的记载,其中破绽巨大。

其一,以商朝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和人口,仅朝歌一城的奴隶是否可能有70万那么多,就非常值得可疑。

根据甲骨文的记载,战俘绝大多数都杀了作为人牲,极少量养起来转化为奴隶(用于从事养马、打猎之事,用于农业生产的则绝少)。而商朝杀人祭祀是件神圣的事,必须严格记录在甲骨上,专家们统计了所有出土的十五万片甲骨,发现累积人牲总数为13052人。250年中,商朝俘虏的大部分战俘都用作人牲,总数也不过万人,而少部分转为奴隶的战俘,在牧野之战之时,仅在朝歌就达到70万,简直无法置信。

其二,从军事角度来看,商纣王在1天之内临时武装动员70万奴隶出发迎敌,这根本不可能。

周军来攻,对商纣王来说是骇不及防的突袭,事先毫无准备,也不可能进行事先的动员和准备。根据史书上的说法,商纣王临时召集了在国都的70万奴隶,从发布命令,召集70万奴隶,并给他们发给兵器(奴隶是绝对不可能有随身武器的,而史料记载奴隶们都倒戈相向,可见奴隶手中有武器,这些武器必然是商政府发放的),同时还必须进行必要的整编,集队,基本号令训练,这就不是一天两天能办好的,更何况还要加上70万人从朝歌开赴70里外的牧野的时间。

别说在殷商时期临时动员奴隶,哪怕是现代,有预先制定国防动员计划并每年进行演习训练的国家,要动员70万预备役人员参加战斗并发给他们武器,将他们编入相应部队并进行最基本的训练,也不可能在1天内完成。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周武王的封神榜:牧野之战与商周易代 历史解密

周武王的封神榜:牧野之战与商周易代

商朝和周朝很不一样。我们看周朝的时候,能清晰辨认出传统文明的特色。但是看商朝,绝没有这样的感觉。周朝是中国史的一个崭新起点。周武王作者:押沙龙帕斯捷尔纳克(苏联文坛巨匠)说过一句话:没人知道时代如何变...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历史解密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在清朝那个社会动荡、人民困苦的时代背景下,“典妻”成为了一个特殊而又让人痛心的现象。“典妻”,顾名思义,就是男性将自己的妻子“借”给他人,换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典主出于各种原因,将妻子暂时让渡给别人,让...
中秋节的情与诗 历史解密

中秋节的情与诗

马远〈对月图〉,描写李白“月下独酌”诗意。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这天正是合家团聚,品饼赏月,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 每逢中秋之夜,仰望天上的明月,异乡的游子们心中便升起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