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简介: 唐、宋两朝官方和史家一致肯定慕容恪,甚至破例将一个胡族政权的亲王放到华夏朝廷的武庙里祭祀,确是因为慕容恪其人的生平操守和人格魅力,在当时五胡政权如出污泥之白莲的缘
北魏司徒崔浩
唐、宋两朝官方和史家一致肯定慕容恪,甚至破例将一个胡族政权的亲王放到华夏朝廷的武庙里祭祀,确是因为慕容恪其人的生平操守和人格魅力,在当时五胡政权如出污泥之白莲的缘故。
就连一生矢志抗清毫不妥协,终生不肯剃发的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论史时极其痛恨胡人,连对以汉化典范著称的前秦皇帝苻坚和北魏孝文帝元宏也大肆抨击其虚伪与沐猴而冠,(虽然他老人家更多是借题发挥,讥刺康熙帝玄烨。)
明末思想家,船山先生王夫之
但唯独提及慕容恪亦颇为赞赏与肯定,称赞他是五胡部族唯一的君子。
「五胡旋起旋灭,殚中原之民于兵刃,其能有人之心而因以自全者,唯慕容恪乎!」「恻悱之言,自其中发,功成而人免于死,恪可不谓夷中之铮铮者乎!」——王夫之《读通鉴论》
慕容恪一生一帆风顺,战绩出众,百姓爱戴,不曾遭遇挫折,后世评价甚高,作为一名武将的生涯已堪称完美。
最令人惋惜的,便是他的祖父辽东公慕容廆和父亲燕王慕容皝,在诸胡乱华、晋室退守江南时,数十年里忠诚华夏、对抗叛虏、招抚百姓、牧守一方,堪称恩泽辽左,海外孤忠。
其叔父建威将军慕容翰同为一代名将,亦以不能为国家驱逐羯贼、收复中原为未竟之志,遗憾而终。即使是慕容恪与冉闵的廉台决战,同样是打着正统王朝旗号的大晋辅国将军,去讨伐僭越称帝之人。
而其兄长燕王慕容儁攻灭冉魏、入主中原后,却迫不及待叛晋自立,从朝廷屏藩就此自堕为“五胡乱华”的一份子。慕容恪对之愚忠和顺从,因此自然也影响了后世风评。
如慕容儁能秉父、祖之志,忠诚于朝廷正溯,对江左东晋政权谨守藩臣之礼,而不贪图帝位虚名的话,那样真心得到北方汉人民心、并与东晋精诚联盟的前燕政权之合法性必将大大加强,国祚亦将大大延长,绝不会如历史一般旋起旋灭;而王猛纵有逆天之能,氐秦只能僻处一方,坐等败亡了。
燕烈祖景昭帝慕容儁
更重要的是,这样一来,英杰辈出的慕容氏诸兄弟,都将以华夏光复功臣的身份载入史册,青史流芳,又何至于被当做乱华胡虏中的一员,饱受非议和讥评呢?
【慕容自龙骧以来,世豪东夏,其子孙俱英朗雄杰,发在童孺,天之所兴,其谁废之!太原德业迈於狐赵,吴王才器不下管萧。昔舜生诸冯,东夷之人,可以其鲜卑而少之?偿恪而不死,更得明主事之,与吴王垂左提右挈,驱驾才俊,混一之业,指顾而定矣!】——明·张大龄:《晋五胡指掌录》
五、以人格魅力而非法度治国,给国家留下的隐患。
当然,人无完人,从评点一国执政者的角度,同时代有王猛这样名列历史前列的大政治家珠玉在前,慕容恪的施政与之相比,确要逊色不少。
因为慕容恪治下的大燕帝国,完全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式的放羊式经营,全靠自己的个人魅力来让各个阶层有限度的合作,维持国家的运转。
为了让前燕政权各势力能和衷共济,不但他多次放弃了自立为帝的机会,也不去经营嫡系势力,而且为了尊重幼帝慕容暐及其母可足浑氏意愿,慕容评这样的庸人不能驱逐,李绩这样的人才不能进用,慕容垂这样的英杰不能委为继任。
维持自身近乎完美的人格与操守的代价,便是让整个政权错失了强化自身根基的大好时机。
他死后才一年,燕国执政大臣悦綰就表示,慕容恪施政过于宽和,导致了燕国的贵族门阀们肆无忌惮,侵夺国家利益。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