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谕令蒋经国低调处理毛福梅后事之来龙去脉

2017年4月10日07:36:05历史解密884阅读模式

蒋经国与生母毛福梅、儿子蒋孝文合影

本文摘自《蒋介石父子1949危机档案》,(台湾)王丰 著,九州出版社,2010年9月

夹处两母之间的孤臣孽子

“孤臣孽子,愁闷孤独,操心也危,虑患也深”——这十六字是蒋经国一生之心理写照。何以致此?这实在牵连非常复杂繁多的因素,要言不烦地讲,这些千丝万缕的关系,主要源自几个主要面向,源自父亲蒋介石与母亲毛福梅夫妻关系的形同冰炭终归仳离,源自对母亲毛福梅处境艰危、孤立无援的忧愤,源自蒋经国与庶母宋美龄之间的微妙关系……这些微妙的互动关系,使得蒋经国陷于一种高度压抑的孤臣孽子情境中。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十二日,日本军机大举轰炸蒋介石浙江奉化溪口故居,蒋经国的母亲毛福梅躲避不及,被一面倾倒的土墙压倒,当场被土墙及弹片伤及,肚破肠流,气绝而亡。悲剧发生之初,现场一片火海,鬼哭神号,处处狼藉,蒋介石故居瞬间变成了瓦砾堆,毛福梅被压在土墙下,未被及时发现。蒋介石接报后,即以特急电报通知在江西的蒋经国,说:“顷接张恺电称,家中被炸,尔生母无踪,恐有不测,将生亦受伤,希即请假回家,照料理一切为要。”

关于毛福梅死难的详情,蒋介石在事件发生后十天发给在美国考察美军的次子蒋纬国信函中有较为详尽的叙述。信中写道:“溪口家中与乐亭皆被敌机炸毁,经国生母不幸在屋后单家墙门之倒墙压死,宋甥将生亦死,全村约毁屋八十间,死二十人,皆在三房与四房之间地区,余皆无恙。家中事已有经儿归家料理,丧事亦已办妥,勿过哀伤,望努力求学,以报家国。”

毛福梅是蒋介石结发元配,因毛氏出身农村,学历不高,与蒋介石之间情感素来不睦,但是,毛福梅之死,蒋介石也相当错愕忧戚,他在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十四日给蒋经国的电报上透露了内心感受,并交办蒋经国处理毛福梅丧事的原则:

刻与赣县接电话,据报昨日已起程回奉,想今夜可到家,家事至此,悲戚无已,惟事由天命,只可达观处之,当以报国者报家也。家中丧事,在此乱时一律从俭、从简,不宜张皇登报发讣,免敌多一宣传材料。我意世事前途不能预测,如能从速安葬更妥,其葬地可在摩诃殿后面大树附近,此地幽静,必能安定也。如何?望与大姑母等商定可也。将生甥伤势如何,甚念,希代慰大姑丈母与其家属衷怀。

蒋介石心细如发,远在重庆,心神却与蒋经国同在溪口老家,但是,他考虑的重点,更不仅止于丧事本身,他所关心的重点,是此事在政治上可能牵动的阵阵涟漪。因而,在蒋介石避免供给敌人“多一宣传材料”的前提下,“秘不发丧”、“一律从俭从简”、“从速安葬”三个原则,就是蒋介石交代蒋经国处理毛福梅后事的圭臬准则。这事若是发生在一般悲痛逾恒的孝子身上,肯定会引爆父子矛盾,毕竟母子连心,母亲惨死于日寇炸弹,竟然强要秘密下葬,且不得对外发丧,如此安排,若非有深沉之理智,完全压抑激越情绪,常人是万万难以消受的。蒋经国面临如此悲愤情境,犹能遵命行事,更见其虑患之深与孝父之诚了。

但是,于私,蒋介石也有一番说辞与思虑,他惟恐日本飞机再到奉化侵扰滥炸,因此,觉得毛福梅葬在摩诃殿后,仍非稳妥之地,在十二月十八日给蒋经国的电报上说:“葬地如在摩诃殿后,离村庄太近,恐遭轰炸,则应另觅较远之处,如在上山桥头,现在兵房附近,择一墓地安葬,似较妥也。……丧事后家中如不便居住,你可移住慈庵庄屋也。此次居乡应略久,以便整理家务,你当告假二三月,派员代理为妥。”

十二月十九日,蒋介石又电蒋经国,交代他再找别的地点葬毛福梅,并且要蒋经国不要听信风水堪舆之说,这说明外界常称蒋介石信风水,其实完全是一种以讹传讹的扭曲。蒋介石此电说明他根本不重视风水迷信:“上山桥头如无相当墓地,则在显灵庙东首,即马鞍山东北山脚,或可觅得一地,惟不可听乡人讲风水堪舆之说,而只择高朗之地,如其无水蚁之患足矣。”不久,蒋介石又补发一电报给蒋经国,说:“本日为祖母诞辰,谅在慈庵祭祀。回念家事,无任惶惶,惟望尔兄弟能立业光前也。葬事待明春再举亦可,你待家事料理完妥,可仍回任服务……”忧惶之念跃然纸上,但仍不忘鼓励蒋经国墨绖从公,移孝作忠。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