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抗日地道战:挖地道3万里 设置兵工厂(图)

2017年4月7日12:45:24历史解密1,038阅读模式

借助地道的帮助,敌后武工队在各村镇间灵活机动,打击敌人

不断改进 地下长城

在残酷的斗争中,抗日军民很快总结出经验教训,地道功能日趋完善,到1943年,已经出现“三通”(房上、地面、地下)、“四能”(能打、能走、能攻、能守)和“五防”(防水、防毒、防烟、防火、防破坏)的战斗堡垒,不少地道里有秘密会议室、厕所、给水处,并有防毒、防火、防烟等设备,犹如地下村庄。此外,为了更好地打击敌人,地道还与地上工事连接,各村街口、街道都有隐蔽枪眼,在辽阔的华北平原上形成可攻可守的“地下长城”。以正定县高平村为例,当时村内地道长30多千米,户户通、街街连,能打能防,号称“地上一个高平村,地下一个高平村”。

这种“升级”后的地道战令敌人举步维艰,日军战报中称:“部队在行动中经常受到来自住房的窗口、墙上、丘陵树林中的突然射击。偶尔发现敌人,紧追过去,却无影无踪。以后得知他们挖有地道,地道的入口设在仓库、枯井、小丘的洞穴等处,地道四通八达,甚至有地下集合的场所……我军总像是和鼹鼠作战,旷费时日,真想举手服输。”在“扫荡”中,日军处处感到人民战争的威力,他们坦承:“沙河、木道沟河(均为地名)沿岸一带地区,素有中共平原根据地模范区之称,交通壕、地道建筑非常普遍,几乎所有村庄都有地下设施,甚至有相距七八千米的三个村庄用地道连接起来。而且农村的老百姓抗日意识很强,形成半农半兵状态,因此各部队在推行‘肃正工作’(实为‘扫荡’)时极为困难。”

1945年5月4日凌晨,正定、灵寿、行唐、新乐等地日伪军千余人集中偷袭高平村,该村民兵早有察觉,立即将全村划分为五个战区。战斗于当天拂晓打响,民兵进入战斗岗位,剩下的男女老幼则钻进地道。日伪军先由东北口发动进攻,守卫在这里的民兵突然从地道钻出来,爬上房顶制高点,用手榴弹毙伤敌人14名。待敌人进入高平村内,一发发子弹又从墙角、街边、土堆、马厩等隐蔽处同时射出。在“影子对手”面前,日军火炮、机枪完全派不上用场,只能落荒而逃。据统计,1943年春至1945年5月,日军曾多次进攻高平村,其中较大合围进攻就有5次,但没有一次能够消灭高平村民兵。

清苑县冉庄的地道战斗争更是抗战期间的典范之一。冉庄的地道主体以十字街为中心,顺东西南北大街走向的四条干线,和向不同方向延伸的24条支线,包括通向邻村的三条联村地道在内,全长约15千米。1945年6月20日,驻保定日伪军进犯冉庄,30余名民兵先在村边阻击,尔后迅速转入地道,通过瞭望孔观察到一群伪军冲到村东,企图破坏地堡工事,当即拉响地雷,炸死伪军数人。与此同时,村北老母庙、南口地平堡、东街碾子堡和十字街的民兵,也纷纷从暗室和高房工事等向日伪军射击,经数小时激战,毙伤其29人,日伪军被迫撤退。23日,日伪军又调集2000余人进攻冉庄,他们用迫击炮掩护步兵冲入村内,一群伪军刚进至东街,一名伪团长就被小庙工事里的民兵击毙,一名伪军去拖曳尸体,又被击毙。当大批日伪军进入村北布雷区时,守候在暗室里的5名民兵立即拉响11颗地雷,炸死日伪军多人。接着,民兵又用步枪毙其10余人,日伪军乱作一团,分头溃逃。数十分钟后,20余名伪军前来收尸,民兵再次拉响地雷,炸死其5人。经13小时激战,冉庄民兵仅以轻伤1人的代价毙伤日伪军33人,打退了日伪军的进攻。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历史解密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在清朝那个社会动荡、人民困苦的时代背景下,“典妻”成为了一个特殊而又让人痛心的现象。“典妻”,顾名思义,就是男性将自己的妻子“借”给他人,换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典主出于各种原因,将妻子暂时让渡给别人,让...
中秋节的情与诗 历史解密

中秋节的情与诗

马远〈对月图〉,描写李白“月下独酌”诗意。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这天正是合家团聚,品饼赏月,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 每逢中秋之夜,仰望天上的明月,异乡的游子们心中便升起无...
1939年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真相 历史解密

1939年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真相

1939年,南京日本总领事馆的两名职员突然离奇死亡,多名日伪政府政要中毒,在日本以及中国都引起过轰动,这就是著名的“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 关于这起“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随着战争的展开,被湮没在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