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双方作战准备
(一)日军作战计划的传达及研究
1944年12月中旬,日本中国派遣军第12军高级参谋折田正男大佐被秘密召到北京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接受第1科科长寒川吉溢大佐关于“第12军要单独于明年3月实行老河口作战,占领该地飞机场”的内信。折田返回郑州后,第12军司令部为了顺利发动进攻,下令各兵团要隐藏作战意图,并对当面中国军队的情况、地形等进行秘密而细致的侦查,做好必要的准备。同时,军参谋部开始制定作战计划。
这个计划是利用当面中国军队第一、第五战区衔接处的弱点,进行贯穿突破,为此选择从容易机动的南阳平地,向西作战。提出这个作战计划的人是12军参谋长中山源夫少将,他认为占领老河口飞机场并不太难,需要特别重视的倒是侧面胡宗南军,因此很重视西峡口这一战略要点,要求把作战焦点放置到该地,进行重点进攻。
为配合第12军的作战,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指示第1军的一部进入黄河南岸实施牵制作战。
为配合12军作战,日本中国派遣军司令部要求在武汉地区的第34军当12军在老河口作战时进行策应作战,并预定第1军从陕县方面对中国第8战区军实行牵制作战
(二)日军第12军的作战计划
1、方针
12军于3月末开始行动,以主力快速袭击和突破鲁山、舞阳、沙河店一带的中国军队阵地,神速挺进西峡口、老河口之线。
2、指导要领
①命令豫西地区队顺着洛阳——卢氏大道前进,在突破长水镇西方地区当面中国军队以后,除尽多地牵制中国军队外,要制造似乎要进攻西安的假象以迷惑中国军队,使12军主力部队的攻击能顺利进行。
②第110师团突破鲁山附近的中国军队,顺着鲁山——南召大道向南阳西北方挺进,准备攻占南阳。
③战车第3师团突破当面的中国军队以后,经保安镇附近向西峡口——淅川一线突进。
④以第115师团一部突破舞阳,以主力突破沙河店附近中国军队阵地,然后向南阳南侧前进,准备攻占南阳。
⑤骑兵第4旅团(配属1个步兵大队)先跟随第115师团前进,然后超越115师团奔向老河口,占领该地飞机场。
⑥吉武支队随在战车第3师团的后方前进,一面扫荡中国军队,一面向南阳前进。
(三)中国参战部队在豫西鄂北的布防及作战部署
中原会战结束后,国民党已经预感到日军要南下和西进,遂作部署如下:
1、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刘峙)的部队防守鄂北老河口以及豫南邓县、南阳、方城、叶县等地区。具体分工是:
第五战区所属之孙震的第22集团军防守鄂北;
第五战区所属之刘汝明的第2集团军防守豫南。
2、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副长官胡宗南)防守在南阳以北,直至豫西地区:
3、第10战区(司令长官李品仙)的部队防守豫东、皖北,并有向平汉路支援、策应进攻的任务,以牵制敌军。
4、空军则由航空委员会副主任王叔铭(1946年升任空军副司令,43名战犯之一,位列第三十六。1958年晋升空军一级上将,后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在汉中附近的南郑,设对空指挥所,指挥空军第4大队、第11大队协同地面部队作战。
(四)中国31集团军的作战部署
1、宛西的兵要地志。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军南侵的意图愈来愈明显。于是,国民党政府布防的要点放在了宛西。宛西峰峦耸峙,山势崎岖,地形复杂,易守难攻。由淅川经磨峪弯至荆紫关之大道、由内乡至西坪镇的公路是豫西交通要道。另外,朱阳关至西坪之间的公路因大雨损坏,尚未修复。豫陕公路两侧山地连绵。海拔500米至1000米的高地星罗棋布,其上多筑有城寨。山间沟渠纵横,山区多小径,致机械化部队及大部队活动困难。豫西地瘠民贫,食粮缺少,军队补给由大后方西安运补,而前方仓储不足,储粮甚少,对作战不无影响。淅川虽有淅水、丹江,但秋冬均可徒步涉过,对行军作战不构成障碍。
宛西民性朴实强悍,爱国情绪激昂,重道义,守信节。自1929年起,镇平的彭禹廷、内乡的别廷芳、邓州的宁洗古、淅川的陈舜德,创办地方自治(即宛西自治),以“村村无讼,家家有余,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为目的。说到宛西自治,现在的人知之者并不多。但是,宛西自治在当时影响很大,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山西的阎锡山,纷纷派人到宛西学习。李宗仁对宛西的别廷芳和彭禹廷,推崇备至。阎锡山听说别廷芳死了,特辟一室为“愧别室”,并作诗记之。诗曰:“我闻彭别理南阳,道路遗失须送还。国权寄重三十载,何易何难真汗颜。”关于宛西自治的事,我以后还要讲,下边讲一讲“二西会议”。
2、二西(即淅川县西坪镇及西安市)会议。中原会战结束后,蒋介石以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等,指挥作战不力为由,将蒋鼎文撤职,改由陈诚兼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任副司令长官,郭寄峤任参谋长。
陈诚接到任命后,走马上任,在淅川县西坪镇召开豫中团长以上各级干部座谈会,检讨中原会战失利的原因,及改进的办法。并对日军犯宛(南阳)后的作战作了明确批示:为了确保西安、巩固陕南,必须以伏牛山为根据地,固守潼关、朱阳关、西峡口、荆紫关各要点,控制住豫陕公路、荆(紫关)西(峡口)公路,协同第五战区反攻。
8月,陈诚又在西安召开团长以上各级干部座谈会,内容和西坪会议基本一致。
三、日军陷宛城
(一)南阳地志
南阳简称宛,因其“在中国之南,而居阳地,故以为名也。”
“南阳”一名,由来已久,但作为一个行政区域之名,是在先秦时期。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初置南阳郡(在全国共设36个郡),辖县14。此后,或为国,或为府。至中华民国,变成了河南省的派出机构——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辖县13:唐(河)桐(柏)泌(阳)、方(城)舞(阳)叶、镇(平)内(乡)、淅(川)邓、宛(南阳)新(野) 召(南召县)。
南阳不仅是入陕(西)、入襄(阳)、入郑(州)、入洛(阳)的孔道,还是中原的粮仓。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4%。故而,南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二)宛人有着光荣的反帝传统
1、齐慎抗英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2年)8月,犯粤之英国海军700人,日夜兼程,于7月13日抵镇江,与湖北提督刘允孝同驻城外。21日,英军7000人, 在军舰掩护下,分三路登岸入侵镇江。新野人,时任参赞大臣的齐慎率千余人,正面迎敌。他身先士卒,率众冲入敌营,击毙英军头目和士兵多人,战斗自晨至晚,终因敌强我弱,镇江失守。镇江虽然失守了,但齐慎这种英勇抗击英军的行为,受到了恩格斯的高度赞扬。并断言:“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2、反洋教
清道光十二年(1818),当法国传教士刘方济到南阳传教时,因行为不端,被当地绅民扭送官府,一个月后在武汉判处绞刑。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七至九月,南阳数万民众,高喊“扒洋楼,报冤仇”的口号,两次围攻设在南阳靳岗的天主教河南教区总堂。为此,南阳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3、抗击日军
①第一次“新唐事变”(属于随枣会战,也在二十二次会战之列)。1939年5月,日军纠集了三个师团(第13、16、3)和骑兵团以及新成立的第3飞行团,犯我新野、桐柏、唐河三县。我南阳民团7000多健儿与日军激战三昼夜,毙伤日军三千多人,战马数百匹。
②第二次新唐事变。1940年5月,不甘失败的日军,又纠集了三个师团(第3、13、39)的兵力,对襄河东岸和豫南地区发动攻击,于5月5日陷我汝阳、桐柏,5月7日陷我唐河,5月9日陷我新野。我南阳民团二次出山,协助国民党部队,屡败日军,日军不得不再次南逃。此次会战,毙日军650余人,伤日军1880余人。南阳《前锋》报以头版位置专载宛西民团抗日胜利的消息。秋,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特派政治部三厅中央监察委员会张继(字溥泉)率慰问团到内乡、西峡口慰问有功将士,随团而来的还有老舍,他们于南唐岗召开慰劳大会,赠奖章、奖旗,向受伤战士颁发水壶、茶缸等慰问品。授予民团首领别廷芳“陆、海、空军”一等奖章。
③豫南会战。1941年1月25日,日军纠集三个师团的兵力,犯南阳城。敌伤亡数千。
(三)南召前哨阻击战
1945年3月21日,驻鲁(山)的日本第12军110师团(师团长木村经广),奉日军第12军司令官、驻豫日军最高指挥官内山英太郎中将的命令,率兵南侵南阳。110师团渡过滍河后,分兵两路,一路犯西南,经回龙沟奔袭李青店(今南召县城),于23日陷李青店;另一路南下奔袭南召县城(今云阳镇)。与南召县城南下的日军会合后又分为两路,一路攻南阳石桥镇;一路攻镇平县石佛寺。日军南下后,国民党军侦察失误,于3月25日派飞机轰炸南召县城,投下了数枚炸弹和硫磺燃烧弹,当天正刮四五级大风,燃烧弹引起民房着火,熊熊烈焰借风势把城内大批民房化为灰烬,成为一片焦土。
(四)三路日军包围南阳城
1945年3月25日,三路日军对南阳城形成三面包围。第一路日军系110师团攻陷南召后南侵的一部分。
第二路日军系第115师团,及其尾随其后的骑兵第四旅团。
第三路日军系山路中将所率领的战车第三师团,及其尾随其后的吉武支队。
(五)日军调整了计划
日军在进攻过程中,发现国民党军并没有作大的抵抗,几乎是一直在向南向西后退。
日军判断,中国军队除一部分兵力仍在固守南阳城外,在南阳城附近集结的兵力连同主动后撤的军队都在沿着西(峡)荆(紫关)、汉(水)白(河)两公路向西峡口、丹江、汉水一线退避。日军情报员还弄到了蒋介石对中国军队的指令,即:“加强西坪镇、荆紫关(西坪南20公里)、魁门关(西峡口西17.5公里)一带的阵地;并在3月23日命令京汉线以东地区之守军(第10战区),牵制日军对南阳及老河口方面的进攻;指示把重点置于郾城、遂平方面;命令挺进部队准备攻击确山、明港方面”。
有鉴于此,日军第12军司令部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加紧控制河南、陕西省境方面的要点”,据此调整作战计划如下:
一、命令正在准备攻击南阳城的第110师团主力,首先向内乡县城(南阳城西76公里),而后以主力向西峡口,并以一部向淅川突进。
二、命令第115师团立即向老河口急进,并以其一部向李官桥(老河口正北偏西50公里)一带前进,以控制汉水河岸。
三、命令作为第二线兵团的吉武支队负责攻占南阳。调一部分战车给该支队,并令军直辖炮兵的一部分协助该支队攻击作战。
(六)浴血南阳城
南阳为战略要冲,守卫南阳城的中国军队只有一个师(新编68军第143师),师长是黄樵松。日军来势汹汹,志在必得。城东、北、南三个方向无险可守还在其次,国民党各军按计划向西撤退后,守军完全陷入孤立无援的绝境。大敌当前,黄樵松豪气万丈,誓把南阳城变成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与日军血战到底。为坚定官兵斗志,他令副官购置棺材一口,上书“黄樵松之灵柩”,置于师部,以示与日军死战的决心。
3月30日拂晓,日本飞机向南阳城投下炸弹。以第一颗炸弹为信号,日军各部对南阳城全面发起攻击,野战重炮、迫击炮、重火器也一齐开始射击。吉武支队把日野原大队的正面作为攻击重点,派战车协同作战,企图一举突进城内。中国军队奋起反击,双方展开激战。特别是朝山街外据点的守军,被5辆坦克围着扫射轰击。排长李德明带领两个班士兵死守阵地,该排大部分以身殉国。班长葛子明被俘,凶残的日军向他连戳数刀后,又将他押至朝山街踏雷,葛子明壮烈牺牲。黄樵松得知后,异常愤慨,亲往朝山街督战。团长刘云生率部英勇作战,一连打退敌人多次进攻。蒋介石电令嘉奖黄樵松。电云:黄樵松师长,喋血抗敌,忠勇用命,著即传令嘉奖。下午,黄樵松接到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刘汝明转来蒋介石命令:第143师已完成牵制、阻击日军的任务,现敌人已分别西犯和南犯,南阳孤城已无死守必要,着令该师迅速撤出城垣。是日夜,黄带领第143师突围。时值初春,士兵身穿棉衣涉过白河,到达唐河县的桐河镇。在离开师部时,黄樵松心有不甘的在书有“黄樵松之灵柩”的棺木上题诗一首:“苦战十昼夜,南阳成废墟。始将好头颅,留待最后掷。”突围之后,黄樵松回首南阳城,依依不舍,又赋诗一首:“别矣南阳城,回头复又顾,红杏暗送香,白水(白河)牵衣诉。”
黄樵松这人很值得一书,他是咱河南省尉氏人。原国民党第30军军长,是一位具有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的军人。在抗战中,参加娘子关、台儿庄和保卫武汉等战役,屡建功勋。抗战胜利后,他不满蒋介石的内战政策,1948年11月在太原酝酿起义,事泄被捕,被押解南京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就义前他面对敌人的屠刀,写下“戎马仍书生,何事掏虎子,不愿蝇营活,但愿艺术死。”他的《绝命诗》,表达了他矢志追求真理,愿为光明的新中国而献身的精神。
说到黄樵松,我在“文博河南网”看到一则消息:《永垂不朽——中国史上46位不朽将军和他们的宣言》,这46位不朽将军中,就有黄樵松,排序第十五。除了黄樵松之外,还有李宗仁(“随枣会战”的指挥者),陈诚、刘茂恩(此二人是“南阳会战”的指挥者)。故而,我再重申一遍,要研究八年抗战,必得研究南阳。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