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没的甲午:大清的堂堂之师只停留在纸上

2017年4月6日18:05:17历史解密1,811阅读模式

陆军方面的情形更加可笑。作为清政府主力陆军的北洋沿岸驻军,清政府并不负担供养,而是李鸿章左支右挪负责养兵,由于地方财政无力维持过多的军队,不得已而一再裁撤。清政府在言官们预防地方督抚拥兵自重的议论中,对此也乐得默认,此刻一旦大敌临头,国家供养的常备军完全置身事外,而要责成地方供应的勇营部队冲先锋,申饬起来并不是很理直气壮。所以当言官们看到李鸿章有关陆军兵力不足的报告,并没有人敢于指责平日国家不修武备,同样只是空洞地批评李鸿章用人不当,指责其不敢使用陆军是畏敌如虎。

从小受师傅翁同 思想熏陶的光绪皇帝,深以清流言官的意见为是,认为李鸿章胆小怯懦,在对日问题上态度日趋强硬。

7月16日,朝鲜局势日益恶化,言官们连日来力言主战,抨击李鸿章畏缩的攻势在此背景下获得成功,当天清廷发上谕,严辞申饬李鸿章,“现在日韩情势已将决裂,如势不可挽,朝廷但有主战,李鸿章身膺重寄,熟谙兵事,断不可意存畏葸,著懔遵前旨,将布置进兵一切事宜,迅筹复奏。若顾虑不前,徒事拖宕,循致贻误事机,定惟该大臣是问!”[12]清廷已不容许就军力问题再作辩白,而直接催逼着李鸿章快快把北洋的军队全部送上前线,准备作战。

清流言官们以奏章为武器,不顾军力落后的现实,而将国家政策引导向主战方面时,其内心的想法如何?在冠冕堂皇的文件中,这显然都是为了爱国,然而在私下的书信、会谈中,却不经意地流露出一些蛛丝马迹。积极奏参李鸿章的言官文廷式、汪鸣銮等人,以光绪帝师、军机大臣翁同 马首是瞻,其意见、谋略多经翁审核,被称为“翁门六子”,是翁同 在朝议中制造舆论、互相配合的重要援军。甲午年当科的状元、江苏南通人张謇也名列“翁门六子”,在他与翁同 的密信中,曾有“丁(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须即拔……似可免淮人复据海军”这样的谋略 。[13]

翁同龢的小门生王伯恭听到张謇在翁同 面前大谈“日本蕞尔小国,何足以抗天兵,非大创之,不足以示威而免患”后,曾向翁同 建言,认为中国军力不足,“力谏主战之非”。对此,翁同 不以为然,嘲笑王伯恭是书生胆小。王伯恭与其辩论,“器械阵法,百不如人,似未宜率尔从事。”翁同 答道,“今北洋海陆军,如火如荼,岂不堪一战耶?”王伯恭称,“知己知彼,乃可望百战百胜,今确知己不如彼,安可望胜?”翁同 对王的敌我实力判断并不否认,最后抛出的一句话,令王伯恭恍然大悟:“吾正欲试其良楛,以为整顿地也。”(即,我正要借这个机会检验北洋海陆军,好以此作为整顿他们的理由。)[14]

[1]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日战争》2,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82—583页。

[2]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日战争》2,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75页。

[3]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日战争》2,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77页。

[4]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日战争》2,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83页。

[5][日]海军军令部战史编纂委员会:极秘《征清海战史》第四卷,未刊稿影印本,第286—289页。

[6][日]海军参谋部:《清国北洋海军实况一斑》,1891年版,第42—43页。

[7]“复丁提督”,《李鸿章全集·电稿》2,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48—749页。

[8]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日战争》2,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84页。

[9][日]参谋本部编纂科:《清国陆军纪要》,博闻社,1894年版。

[10][日]参谋本部:《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战史》第一卷,东京印刷株式会社,1904年版,第64—65页。

[11]“致瀚章兄”,《李鸿章家书》,黄山出版社,1996年版,第134页。

[12]《清实录》56,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83页。

[13]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中日战争》6,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449页。

[14]王伯恭:《蜷庐随笔》,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68年版,第19—20页。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历史解密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在清朝那个社会动荡、人民困苦的时代背景下,“典妻”成为了一个特殊而又让人痛心的现象。“典妻”,顾名思义,就是男性将自己的妻子“借”给他人,换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典主出于各种原因,将妻子暂时让渡给别人,让...
中秋节的情与诗 历史解密

中秋节的情与诗

马远〈对月图〉,描写李白“月下独酌”诗意。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这天正是合家团聚,品饼赏月,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 每逢中秋之夜,仰望天上的明月,异乡的游子们心中便升起无...
1939年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真相 历史解密

1939年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真相

1939年,南京日本总领事馆的两名职员突然离奇死亡,多名日伪政府政要中毒,在日本以及中国都引起过轰动,这就是著名的“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 关于这起“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随着战争的展开,被湮没在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