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首次发现超大质量黑洞喷流中恒星形成证据

2017年4月6日17:30:40科学探索122阅读模式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大多数星系中央都存在一个超大质量黑洞,那里密度极高,质量能达到太阳的数十亿倍。近日,科学家发现,恒星可以在超大质量黑洞的猛烈“狂风”中形成。研究者称,这一发现将帮助我们理解星系演化的过程。

科学家利用欧洲南方天文台(ESO)的甚大望远镜(Very Large Telescope,VLT)进行观测,揭示了恒星在超大质量黑洞的强烈喷流之中形成的过程。超大质量黑洞时常会抛射出大量物质,而这些物质组成了星系的核心。

甚大望远镜的观测首次确认了恒星可以在这种极端的环境中形成。利用甚大望远镜上的多目标光谱探测仪(MUSE)和X-shooter仪器,来自欧洲的天文学家团队研究了两个星系——合在一起被称为IRAS F23128-5919——正在进行中的碰撞情况。这两个星系距离地球约6亿光年。

研究团队在这两个星系中位于南部的星系中心处,发现了源自超大质量黑洞的巨大物质喷流。他们首次获得了恒星正在这些喷流中形成的清晰证据。如此大规模的喷流是由活跃、动荡的星系中心输出的巨大能量驱动的。

科学家发现,恒星可以在超大质量黑洞的猛烈“狂风”中形成。图中是这一场景的艺术想象图。

以往的研究表明,超大质量黑洞会吞噬太过靠近其中心的宇宙物质。在吞噬物质时,超大质量黑洞还会加热周围的气体,以猛烈、密集的“狂风”形式抛射出来。

“天文学家曾经认为,这些喷流中的物质或许适合恒星形成,但没有人真的观测到它真的发生,因为这是非常困难的观测,”剑桥大学的罗伯托·麦欧利诺(Roberto Maiolino)教授说,“我们的结果令人振奋,因为这明确显示了恒星正在这些喷流的内部形成。”

研究团队一开始是直接研究喷流内部的恒星,以及这些恒星周围的气体。利用多目标光谱探测仪和X-shooter仪器,他们可以对发射出来的光线进行非常细致的分析,进而确定这些光线的来源。

以往研究发现,年轻恒星的辐射会导致气体云以特殊的方式发光。X-shooter仪器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以使研究团队排除导致这种光亮的其他可能原因,包括星系活跃核心处的气体震荡。

据估计,该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的质量至少是太阳的1亿倍。

接着,研究人员在超大质量黑洞的喷流中发现了多个幼年恒星。据估计,这些恒星的年龄在几千万年以下。初步的分析显示,它们比其他在不那么极端的环境中形成的恒星温度更高,而且更加明亮。

天文学家还确定了这些恒星的运动方向和速度。该区域大部分恒星的光线显示,它们正在以极高的速度远离星系中心。剑桥大学天文学研究所的海伦·拉塞尔(Helen Russell)博士说:“形成于星系中心附近喷流中的恒星,其速度可能会减慢,甚至开始往回走,但对于那些形成于远离喷流区域的恒星,它们的减速较少,甚至可能整个从星系脱离出去。”

研究人员表示,此次发现将为解开一些天体物理学谜题提供新的信息。该发现或许还能帮助天文学家确定一些特定的星系如何保持形状,以及星系间的太空为何富含重元素。该发现甚至还可能解释神秘的宇宙红外背景辐射为什么上升。

快速旋转的超大质量黑洞(艺术想象图),周围是由于黑洞潮汐力而被分解的恒星残余物质。

麦欧利诺教授对未来的研究充满期待,他说:“如果恒星的形成正如一些理论预测的,真的在大多数星系的喷流之中发生,那这就将为我们理解星系演化提供全新的情境。”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超大质量黑洞是星系内重要的引力源,能使尘埃和气体悬浮在黑洞周围。科学家认为,星系中的恒星正是在这种强大引力的作用下围绕超大质量黑洞运行。

不过,超大质量黑洞的形成依然是一个谜。天文学家认为,它们可能形成于一团巨大的气体云,其质量可达太阳的10万倍以上,塌缩之后形成了黑洞。这些黑洞“种子”中有许多不断融合,形成了更大的超大质量黑洞。还有一种可能是,超大质量黑洞来源于一颗巨大的恒星——质量大约是太阳的100倍。在这颗恒星燃料用尽并塌缩之后,最终形成了超大质量黑洞。(任天)

运用变光原理 人造黑洞问世 科学探索

运用变光原理 人造黑洞问世

黑洞是存在于宇宙空间中的一类大质量天体,因引力极大,所有进入其视界内的光和粒子都无法逃逸。受黑洞能够完美吸收视界内物质这一特性启发,研究人员一直希望能够设计一些“人工黑洞”结构,以实现能量收集的最大化...
最新研究:宇宙中黑洞的数量约为4000亿亿个 科学探索

最新研究:宇宙中黑洞的数量约为4000亿亿个

宇宙总是令人向往,黑洞又是那么的神秘,宇宙中有多少黑洞,今日终于有了答案。 据意大利国际高等研究院(SISSA)等机构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天体物理学杂志》上撰文称,他们首次对恒星级黑洞的数量进行统计...